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以“史料”为抓手优化学案 构建高效课堂

以“史料”为抓手优化学案  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汪洋

【摘  要】学案是连接课堂“教”与“学”的主要通道,也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教师利用“史料”来优化历史学案,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具体方案,让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南针。因此,编写高效的历史学案,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 史料  优化学案  构建  高效课堂

近几年的高考历史试题特别重视“新史料、新情境”的运用,它要求学生能够综合分析、解读运用,并最大限度的获取“史料”的有效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合理地运用史料创设新情境、挖掘新视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然而在教学中,“教”与“学”的主要桥梁则是历史学案,那么如何将“史料”有机地融合到学案中,从而优化历史学案,提高课堂效率呢?本人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运用“史料”优化学案的必要性

传统的历史学案普遍存在着两种倾向:1、历史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限。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为本”,更多考虑的是教师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精彩,讲得完善,从而忽略历史学案的导学作用。2、历史学案的内容主要是练习题。有些学案前面也有学习目标、重难点,但大多流于形式,教师一拿到学案就是以练习题为主,谈不上什么自主学习、展示与探究。

鉴于此要想设计好历史学案,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益,就得清楚的认识优化“学案”的必要性:

1、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用学案做载体,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打破了以往“满堂灌”的局面。在课堂结构上保证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利用学案还可以实现自学质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满足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从接受式教学到发现式教学。

3、有助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借助优化学案师生之间可以改变以往单向性教学模式,实现师生双向交流互动的教学过程,既可以了解学生所存在的质疑,进行针对性教学,又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长此以往高效课堂就可以构建而成了。

二、运用“史料”优化学案的措施

鉴于以上“史料”在学案中的重要作用,那么究竟如何运用史料来优化历史学案呢?在如今“六环节”的模式下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探讨:

1、优化自学环节,突破重点难点。

在自学质疑环节通过史料能够让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帮助学生理清应该掌握的一些重点内容。如在学习《儒学的复兴》这一课时,我用以下材料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春秋大一统者,……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避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 先请学生阅读这段材料,并理解其大意,然后设置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如:(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2)根据其含义,进而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作用?(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质?通过三个环环相扣、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于自学中很好地突破了本课的重难点。

2优化交流展示,培养合作精神。

在交流展示环节,可以给出史料让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可先让学生个人在本组内提出自己的疑惑,在本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得出探究结论,如本组内仍无法解决这一问题,可上升为几个组或全班共同探讨。如在学习《专制下的启蒙》这一课时,我用以下材料进行探讨:

材料一:不分三权,就是专制;材料二:统治阶级是先使议会权力臻于完备,为的是能够推翻这个权力。……以便集中自己的一切破坏力量来反对这个权力。;材料三:……规定授予希特勒政府为期四年的独裁权力,在此期间政府无需国会和参议院的同意就有权颁布法律。思考:(1)孟德斯鸠所说的三权是指哪三权?他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具体包括哪些内容?2)根据材料二马克思的论述,在三权分立不完备的国家中,哪一项权力极有可能凌驾在哪一项权力之上? 3)材料三所讲述的历史事件是否证实了马克思的观点?这段材料的试题就很有梯度,第一问是“识记类”, 重在考查基础,比较简单;第二问是“理解类”,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用心思考;第三问是“应用类”,历史知识学以致用。三个问题步步深入,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在此阶段应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深入到各组倾听、点拨,在学生选取史料和进行问题设计的过程中要加以引导和点拨,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本题的题眼在哪里?本题与本课内容之间有哪些联系?做错的同学错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等等。此时,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忽视,不能让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只图课堂教学表面的热热闹闹,而达不到教学的真正目的,完不成教学的既定任务。

3优化精讲点拨,引领师生探讨。

在精讲点拨环节借助史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同时学会总结归纳。如在学习《理性与自由的启蒙》这一课,讲解卢梭观点的时候,我引用了卢梭的语录来点拨卢梭的观点,如:(1)“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让学生思考:枷锁指什么?再问:对现实理性的思索是什么?通过这两问的设置,结合课本引领学生探讨卢梭否定了现实,对现实社会提出的主张是什么。(2)“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的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摆脱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摆脱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思考:卢梭认为怎样才能保证公民的社会自由?让学生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卢梭的主要主张。

通过这两段材料的设置,一方面培养学生读取、理解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教师的提问点拨,能够让学生继续深入思考。

4、优化矫正反馈,提升教学效果。

在矫正反馈这一环节,如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段时,我就引用了2010年的江苏高考题:“近代以来,辛亥革命……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设置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3)运用上述视角认识五四运动的影响。

借助这段材料不仅能考察学生对辛亥革命在多方面的影响这一知识点是否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将同样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迁移应用到对“五四运动”的学习中,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运用“史料”优化学案的原则

“史料”在优化学案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也不能盲目堆砌,为用史料而用“史料”,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1、层次性

在“史料”问题的设置上能够照顾到大部分同学的阅读思考,同时也能兼顾一部分学生有探究提升的空间,尽量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成果。形成基础题,理解题和应用题等知识设计。

2、启发性

将知识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着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索,让学生在对历史问题的思索中感受思考带来的成就,从而在主动探究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3、典型性。

史料的选择首先立足于基础知识,应围绕教材重点、难点来选取,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史实的理解和把握。另外就是要紧跟高考发展趋势,尽量选取新情境、新视角的史料。

总之,在学案中使用史料时,要紧扣教材,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帮助学生认识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整个课堂,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  《中学历史教学探究》刘军著

2  《高中历史——材料解析与问题设计》陈伟国著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