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教师的“言传”与“身教”

教师的“言传”与“身教”
■喻旭初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无非是“言传”和“身教”,最终体现“立德树人”的宗旨。“言传”就是用说话来传授知识技能,用说话跟学生进行交流;“身教”是指教师行动上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言传”与“身教”是教师履行职责的重要条件和基本手段。

  教学语言规范科学 教学风格个性自然

  教育教学效果好不好,跟执教者会不会说话、口才好不好有直接的关系。一个口才不好的教师,其教学效果一定不会理想,甚至十分糟糕。从现实效果看,教学的成败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学问的多少,教学语言水平的高下时常起着关键作用。

  眼下,一谈起教学语言,就会很自然地把它跟“优美”“深刻”联系起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至少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教学语言能做到优美、深刻,当然很好,但真能做到的教师很少。教学语言首先要注重规范和科学。规范包括两条:一是要用普通话,不能用方言土语;二是要符合语法规则,不能用词不当、语句不通、颠三倒四、啰里啰嗦。科学主要指:说话要有逻辑性,做到概念准确、表意简明,不能向学生传播无用甚至错误的信息。

  真正做到规范和科学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不断修炼。修炼的关键是用心。目中有学生,心里有学生,把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倾注到学生身上,用真切的感情跟学生交流,那样的教学语言一定是最合适的。这个修炼过程是不能间断的,需要在持续修炼中逐步提高。修炼的方法是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语言表达得好的一切人学习。比如20世纪60年代,南师大中文系就鼓励学生利用周末去听王少堂先生说书,目的是学习他的生动表达。不过,博采众长固然需要,保持个性更为重要。教师们的语言有的热情奔放、生动感人,有的逻辑严密、语言隽永,有的质朴明快、平易近人,有的庄重典雅、耐人寻味,等等。以语文课为例,在一堂课中,教师往往不只运用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是根据课文语境和当时课堂的特殊氛围,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目的只有一个:帮助学生理解,提高课堂实效。

  个性化的教学语言完全由教师的性格、习惯、兴趣决定。我就喜欢用质朴简明的语言。我从不故作深沉,更不用美丽的语句忽悠人,而是坚持在自然、本真的前提下,跟学生对话,与学生一起跟课文的作者对话。这体现了我的个性,也成了我的风格。

  努力提高教学语言水平,是每位教师的本分,但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引经据典,卖弄“学问”,没有几句自己的话;二是卖嘴皮子,玩弄噱头,缺少人文品位。要用规范、科学的教学语言去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勿过于看重形式。如果缺乏真情,一味追求语言形式的“美”,那就失去了教学语言应有的感人力量。例如,校长在对师生发表讲话时,千万不要过于宏观,贩卖新概念,更不要为博人眼球而煽情,而应尽可能使语言有现实感、亲切感,使师生能受到实事求是的鼓励。人都是有感情的。感情需要交流,只有交流,才能彼此理解,相互接受。教育也一样。用通俗的口语进行平等的交流,把技能的训练融化在师生双方的共同探讨之中,让教育对象在和谐而轻松的氛围中接受我们所传的“道”,也许比呆板的单向灌输要有效得多。至少我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去实践的。

  日常教学以身作则 育人宗旨以人为本

  我曾看到这么一则材料:一次,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应邀去作文艺创作演讲。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字。听众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主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他从写字到说完,用了总共不到2分钟的时间,真可谓“快短命”。这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快,痛快,就是不受拘束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这就是“实”;短,就是简洁,不拖沓。用鲁迅的话,就是要删去一切可有可无的字、句。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求是》杂志上发文,反对“长、空、假”的不良文风,提倡“短、实、新”的优良文风。“实”,就是说真话,说实在的话。季羡林说,没有创见就不要写文章。在他看来,文章中没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就不成文章,至少不能算是自己的文章。作家梁衡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说,文章为思想而写,为美而写。他始终坚持“真情为文”。真情,就是说真话,抒真情。

  作为学生日常接触和模仿对象的教师,不妨从自己的一言一行来以身作则,有时候,教师实际的行为比对学生耳提面命更为有效。比如,我就曾采取下列措施:

  带头说真话。不管是课堂教学,还是跟学生个别交谈,我都坚持说真话。我极少引用名人的话,说的都是我独立思考过的话,是自己能说清的话,以此为学生树立榜样,努力培养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经常写文章。一写教育短文。如教育叙事、教学一得、教育随笔、读书感想,不求高深,但求实在,口子较小,一事一议,平均每月一篇。二写“下水作文”。“下水”能知学生写作文的甘苦,增强指导的针对性,我多次把我写的短文放在教室,让学生传阅,请他们评议,听他们意见,师生共同培养写作兴趣。

  随时学先进。我订了好几种语文报刊,每收到一期,就及时阅读。我会随时从各地优秀教师的作文教学经验中吸取营养。有时做记号,有时作摘录,只要我认为有用,我会取人之长、补我之短,点点滴滴融合到我的教学实践中去。

  不断作反思。有时反思是独自进行的,有时是通过向学生做调查来进行的。我常在心里问自己:“学生作文不理想,除了其他原因,我的责任在哪里?”“明明能看出学生作文的‘作伪’(高大上、成人化),却不能及时指出,这是为什么?”有些反思至今没找到答案,我只能继续进行探索,敦促自己改正。

  教育的宗旨是育人,最终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既要有文化,也要有现代公民意识;既要有科学态度,也要有批判精神。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系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曾任金陵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南京市中语会会长、江苏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会长、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

作者:王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