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石榴高级中学“三风”解读

石榴高级中学“三风”解读
 
校风:居敬 穷理
 
校风,是一所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群体风尚和行为习惯,体现出一种独特的心理环境,具有稳定性、导向性和感染性。总结石中六十年的发展历史,纵观历届领导和教师的工作作风和学生的学习风气,进而寻找、提炼出学校人物具有的方向和内涵一致而表现方式大同并相对独立的心理倾向,即学校所特有的占主导地位的群体风尚和心理环境,我们把它总结为“居敬,穷理”,并将其确定为石中校风。
 
“居敬穷理”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学三》:“学者工夫,唯在居敬穷理二理。”意思是自己保持谨慎敬重的态度,对事物要探究它的道理。
 
"居敬"语出 《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意为以恭敬自持;“居”,持意;“敬”恭敬意。《论语·学而》有“敬事而信”,宋·朱熹集注:“敬者主一无适之谓。”意思是做一件事情,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件事情上来,一点不旁骛,便是敬。程朱理学家认为所谓"居敬",就是"心"的"主一"、"专一"、"自作主宰",不为外物所牵累。也就是要从内心中严格尊崇礼法,专一有恒,一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特别是要排除杂念,不受外界诱惑。“敬”又通“静”,心静方能专一,专一需要心静,心静自然诚。诚心诚意、兢兢业业地去学习,去做事,个人修养也就能顺利提高了。(《大学》开篇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居敬”在校风里,扬弃后就是端正态度、诚心诚意、兢兢业业的意思,“居敬”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础,教书育人、读书学习、各种管理都需要这种精神。
 
“穷理”意为穷究万物的道理,语见《周易·说卦》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程朱理学家认为所谓“穷理”,就是"欲知事物之所以然与其所当然者而已",亦即致知明理 。校风中的“穷理”包括三个范畴:一是“教学之理”,二是“求学之理”,三是“管理之理”。其基本意蕴在于刻苦治学,锲而不舍,探求真理,发展真理,坚持真理。这正是学校精神所在。“居敬”是“穷理”的基础,“穷理”是“居敬”的目的。两者的终极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德行端正、探究真理、乐于创新的人才。
 
“居敬,穷理”所表现出来的诚心、执着精神正是石中六十年来得以永葆青春的重要因素。这四个字高度概括了石中自创建以来领导、师生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趋向,构成了一种学校特有的教育心理环境,影响着石中师生和学校的发展。
 
“居敬穷理”是石中师生们一贯的行为风范。石中的师生在学校的数次变革中,都能恪守一颗“居敬”之心,始终没有忘却“穷理”之责。教师们固守清贫,教书育人,严谨治学,宁静致远,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学生们态度端正,摒除杂念,锲而不舍,刻苦学习,对真理孜孜以求,成就了一批又一批学有专长的教坛模范和数以千计的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才。
 
教风:修身 达道
 
修身,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修持身性。见于詹瀛生《题载敬堂》楹联:“载福绥仁惟造福; 敬身有道在修身”。“修身”,简单地说就是指修养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我国古代思想家都十分重视修身。儒家的“修身”标准,主要是忠恕之道和三纲五常,实质上是脱离社会实践的唯心主义修身方法;道家的修身要求做到顺应自然;墨子则要求做到“志功合”兴利除害、平天下。《礼记·大学》中就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对一个有德之人的人生价值的最高、最完美的概括。要达到“治国”、“平天下”的至高境界,自然非常人所能及,但在自己的事业范围内,我们应当把它作为一种价值追求。而“修身”,则是做人的基本追求。
 
对于当代教师来说,“修身”,一是修德,二是修智,德才兼修,便是修身的理想结果。而修德又是修身的首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德,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个人品德,就是教师之德,就是职业道德。德立,则身立,身立,则垂范。孔子说过“己欲立而立人”“己不正焉以正人”,作为学生人生道路引导者,“身正为范”“身教胜于言教”的哲理名言,无不警示教育者自身修养的重要性。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已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达道,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有多种解释,主要的意思有:①为公认的准则。(《礼记.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②通晓其道(杜甫《遣兴》诗之三:“陶潜避俗翁,未必能达道。”)③明白、彻悟道理(《淮南子·氾论训》:“达道之人,不苟得,不让福。”④实现理想或主张(汉 荀悦 《申鉴·政体》:“治世所贵乎位者三:一曰达道於天下,二曰达惠於民,三曰达德於身。”⑤博通各种学问(《三国志·魏志·管宁传》“王烈 者,字 彦芳”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烈 通识达道,秉义不回。”)⑥犹沟通(明 余继登 《典故纪闻》卷三:“又谓古人祭用香烛,所以达道阴阳,以接神明。”)这六种意思对于今天的教师来说都有借鉴意义。在教风中的“达道”与“修身”一样应作动宾短语理解。“通晓其道”的“道”,在今天理解就是学校有关法律政策、师德规范要求、教育教学理论,作为教师都要通晓并且遵照执行的准则;“明白彻悟道理”的“道”,可以理解为做人做事的道理,育人的道理,包括给自己和引导学生的人生规划等,教师首先要自己明白,以己之昭昭,亦使人之昭昭;“实现理想或主张”义的“道”,应是教师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人生目标,或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或对教育事业、教学理论方法发表的言论和看法等,做一个有理想、有思想,懂教学、能立说的教育家;“博通各种学问”义中的“道”,应为教师所从事的本专业知识技能,以及相关联学科的知识技能,即常说的具有广博知识储备,精深专业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艺,这是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重要方面。“达道”作“沟通”义理解时,我们也可以赋予新的含义。新形势下的学校教育,讲究的是团结、协作,教学质量要提升到更高水平,培养更高素质的社会所需要的现代人才,离不开教师的团队的智慧,教师的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校本教材的编写、各种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沟通。“修身、达道”全面形象地诠释了新时期教师教书育人的总体要求。
 
学风:守正 专一
 
“守正”,出自《史记·礼书》:“循法守正者见侮於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意思是恪守正道,内涵很丰富,最核心的是六个字:“良知、纯真、高尚”。作为学风“守正”的意思就是希望同学们走上社会,在适应外界的同时,内心有所坚守。能守住人类道德的最底线,守护灵魂深处最纯净的地方,守望人性最本质的辉煌,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
 
“专一”,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朱子语类》卷六九:“主一之谓敬,只是心专一,不以他念乱之。”是“专心一意”的意思,指做事要专心,注意力必须集中。《三字经》中有“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说的是教育要持之以恒,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要对孩子负责任,为孩子的一辈子着想,也就是今天所说的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同样,学之道,也贵以专。专心专注、一心一意是学习好的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所做的事情有高度的专注力,并且能够坚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学有所得。
 
倡导“守正”和“专一”的学风,正是对“居敬穷理”校风的诠释和落实。学风纯正了,校风也会愈加浓郁。倡导“守正专一”的学风对当下社会浮躁学习风气中成长的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尤为必要。
 
统观我校的“居敬穷理”的校风、“修身达道”的教风、“守正专一”的学风,从不同方面诠释学校“和美”的办学理念,指导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学生学习等工作开展。师者身正学高、立德立言,学生心有坚守、专心一意,都怀有一颗恭敬之心追求真理。这正是我们要追求的理想境界。(李志强执笔整理)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