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大声朗读 读出气势 读出健康 读出能力

大声朗读  读出气势  读出健康  读出能力

晨读课和早自习时,发现有个别学生坐在那里默读,某些班级的学生前半节课还能大声读书,后半节课声音变小, 书的人不到一半,教室里死气沉沉。很遗憾,我们的学生竟如此晨读

或许学生是感到大声朗读要耗费更多的力气,或许是觉得朗读没有多少实际的用途,或许是觉得考试时候不考朗读……反正是现在的学生学习很功利,不能立竿见影地换取分数的事没谁喜欢干。学生们也背诵古诗文,因为老师要检查,考试要考默写。但他们背诵古诗文的目的是会默写,而至于是不是能够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地朗诵,则是无关紧要的。

朗读就是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种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朗读是一项重要的口头语言艺术,需要创造性地还原语气,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写文章是一种创造,朗读则是一种再创造。

一个人的口语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最初始的训练就应该是朗读。大家想一想,如果一个人面对着一篇现成的文字还不能流利的朗读出来,难道还能指望他即兴地像模像样的说好话吗。我们的学生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羡慕那些说话头头是道有条有理的人。但人家的口才也不是天生的,也是练出来的。朗读应该是锻炼口才的第一步。

发掘特洛伊城遗迹的德国人希伯来,是一位杰出的语言天才。他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许多国家的语言,用的便是朗读的方法。他即使阅读相同的文章,也一遍一遍地大声朗读,一直念到深夜。听说,希伯来数次被房东赶出门,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结果,每一种外语,他都仅用了三到六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

我国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也非常主张朗读。他说: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且要“逐句玩味”、“反复精详”、“诵之宜舒缓不迫,字字分明。”这样,我们可以深刻领会其材料的意义、气韵、节奏,产生一种“立体学习”的感觉。学生在早晨大声读书的好处很多。

首先,对身体健康有利。

在早晨,我们经常见到一些人在河边或在树林里或在阳台上大声地吆喝、发声,他们通过大声地呼喊吆喝把在身体里淤积一夜的浊气发泄出来。早晨大声读书也与此相类,所以也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早上大声读书,调动了口腔、鼻腔、喉咙、肺部、胸腔等部位的协调运动,有利于身心健康。

其次,大声读书有利于培养语感,形成对语言敏锐的感悟力。

朗诵时声情并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恰当地掌握语速的缓急和语气的轻重,则会将朗读者自身的情感融入到文章中去,大大提高了语感素质。

再次,大声读书有助于强化记忆。

朗读时,口、眼、耳、脑、心并用,调动各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增加了文章向大脑输送的渠道。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我们学生学语文,从一开始,老师就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因为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只有通过大声朗读,才能够背诵。有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般来说,朗读比较好记。尤其是头脑不清醒的时候,更应该清楚地读出声来,这是因为朗读会给大脑以刺激,思想容易集中到一点,整个身心好像进入了临战状态。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大声朗读时脑神经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这本身就能刺激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书籍。这同时也是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的过程,所以反复诵读也就是反复琢磨文章的过程。

第四,大声读书可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 只有让学生反复朗读,充分熟悉那些感性元素后,才可能调动脑中已有的语言背景和经验,进入对文章的深层的整体的把握。因此,我们必须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学生的朗读上。学生反复朗读,才能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和背景经验,激发出思考的热情,从而获得深刻的语言洞察力和透视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读出其中的韵味,领悟深层含义。学生在学习语言时,声音对大脑皮层建立听觉表象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语言。有感情地朗读,使声音进入大脑后产生很强的形象感和画面感,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五,大声读书可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

学生对诗词文章大声朗诵,从中品味诗词文章的语言美,领略诗词文章的节奏美,欣赏诗词文章的韵律美,感受诗词文章的情感美,体会诗词文章的意境美。从而领略中国语言文字和语言艺术的魅力所在。 

第六,大声读书可以避免困倦和思想开小差。

默读会使人渐生倦意,变得昏昏欲睡,而大声读书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倦意,振作精神。默读也极易让人游离于读书的内容之外,心游万仞,把小差开到十万八千里,而大声读书就可以会聚心思,专心于读书内容,可以排除杂念,提高专注的程度。如果您觉得读书一直无法专心,请你读出声来,一会儿你就会更专心了!

第七,朗读有助于写作。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古人是重视朗读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读懂别人文章的最终目的是自己学会写文章,这看法不一定全面。但对学生而言,写这一关是非过不可的。要完成从读到写的过渡,模仿不失为一条捷径。而要模仿得好,翻出新意,并进而走出模仿,走出自己的写作路子,精读、朗读乃是不可或缺的前提。精读细赏过的文章烂熟于心,会转化成人的语言背景,一旦有相似的情景,她就会渗透出来,迁移到诱发物上去,利用现成的形式表达新的内容。

朗读还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朗读有助于提高口头表达能力。读书时就把辨形释义、正音、识字有机结合起来,便能积累词汇,熟悉句型,洗练语言,规范口语,能培养正确、流利、清晰、富于表情的说话习惯。不仅如此,还利于提高书面表达能力。因为是前提,是接受信息,而写作是对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如果没有信息,处理信息就无从谈起。当背过的东西,写文章时若能用到它,便能召之即来。前人所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原因就在这里。

第八、能改变人的性格。

性格内向者往往发出的声音也很小,如果全体学生都能坚持大声读课文及其它文章、书籍,很容易使学生爱讲话,性格也就随之而变。

抛弃懒惰,激情投入,大声地读起来吧!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