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优秀教学案例”评比活动参评文稿(模板)

说明:为了推动“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活动能有效落到实处,展示各学校课堂教学教学的优秀成果,让教研与教学质量紧密结合,提高评比活动的实际意义,规范参赛案例的形式与内容,现提供一个案例模板,供参与本次评选活动的老师们借鉴。参赛案例文稿可以按照本文提供的格式去编辑。
 
《小石潭记》(八年级下册)教学案例
 
第一部分:《小石潭记》课例设计
(说明:本部分为上课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3.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教学设想】
1.预习要求
1)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圈划疑难词句。
2)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将不懂的字词句作圈划。
3)查找有关资料,了解柳宗元和《永州八记》。
2. 教法、学法
1)引导学生看注释,查字典,同伴助学,顺畅地朗读课文,并初步了解课文大意,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引导学生借助注释 , 在自己领悟和小组合作基础上疏通文意,教师对重点词语作点拨,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师生互动的形式,体会课文抓住特点描写景物,借景写情的写法,提高写作能力。
3.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文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写的一首绝句,在这首诗里寄托了诗人高洁孤傲执著不屈的崇高人格。柳宗元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在此期间,他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永州八记》之一的《小石潭记》。这篇文章同样体现了他独立的人格以及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二、介绍文体“记”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走进作者,了解背景
1. 学生自由谈对作家、作品的了解。
2. 教师视学生了解情况作补充。
三、走进小石潭 , 我来读一读
(一)朗读课文
1. 指读课文,师生评议。
2. 教师范读后,学生齐读 。
(二)疏通文意
1.将在课前自主学习到的知识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组长负责本小组同学疏通文意,有不懂的先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2. 集体质疑,同学互助,教师点拨、强调重点词语、句子。
 四、小石潭 我来说一说
1.课文写了小石潭哪些景物?作者是怎样描写的?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提示:
水——清: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目光不撤,影布石上。
石——奇: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屹为堪为岩。
树——盛: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鱼——欢:依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小石潭——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
2.在幽静的小石潭边,我们都会感受到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而柳宗元在小石潭边又有什么感受?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感受?  (分小组讨论后各学习小组推选代表发言,教师评议、板书,以鼓励为主。)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师:作者当时的境遇,柳宗元参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职,心中愤懑难平,试图借助出水来排解自己的抑郁之情,美丽的自然景物曾使他暂时忘记愁苦,但这种快乐终究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
小石潭:幽深冷寂——被贬的柳宗元孤凄悲凉触景抒情,接景抒情,寓情于景,形似写景实则写情。
3.师生互动,精读感悟,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我们感受到了小石潭的幽深冷寂和柳宗元的孤凄悲凉,这时假如你就在柳宗元的身边,作为柳宗元一路去游玩的朋友,你会怎样劝慰他呢?
1)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畅说感受优美的景物总使人赏心悦目,如果你也坐在小石潭边上,你会有什么感觉?
2)与柳宗元对话,进一步体会以景写情的写法以 “柳宗元,我想对你说”与柳宗元对话,深入体会柳宗元当时悲凉的心境。
(3)可以引导学生用上一些励志的名句,如:有志者,事竟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等。
五、走进文章,我来品一品
本文作者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小石潭的各种景物,着意渲染了幽深冷寂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在贬官失意的孤凄悲凉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描述写生动,细致入微,充满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走进文章,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
提示:
  1.品词语。 2.品句子。3.品情感。4.品写法。
六、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收获,布置作业。
以抢答的形式进行课堂检测(重在词义、句意等)。
 
第二部分:《小石潭记》集体备课修正
(说明:本部分记录集体备课过程中,教师主要观点)
语文教师甲:1.本文的重点是抓文言文基础知识,除了一些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需要讲解的,更多的精力应当用在文言文的词、句。2.要想深入理解课文,教师还必须带领学生进一步体会柳宗元的政治生活,否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样的句子是很难理解的。
语文教师乙:1.从教师的教法设计上看,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学,但是,对于该班学生的情况看,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应当放低要求,才有可能上出效率,要不然,学生学不到东西。2.关键文言词语的明确意义非常重要。
语文教师丙:1.我看了最初的教案和修改后的教案,最初的教案思路偏陈旧,经过大家建议后,修改的教案更符合当下的课堂教学要求,更“年轻化”,咱们语文教师也要与时俱进。2.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要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语文教学,既要为语文素养,更要为语文考试。
第三部分:《小石潭记》教学反思
(说明:本部分为教学案例作者的原创教学思考)
在教学《小石潭记》的时候,有一句不可不讲,这句话就是“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看似很简单的一句,但其中的写作道理确实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和学生细细品味。
其一,文章不在于取材多大,即使是最小的一点景色也可以寄托自己的情怀,写出很有意义的文章。学生们似乎总以为,只有那些壮观雄伟的景色才可以抒发自己的情怀,而不屑于写一些身边的东西。换句话说,学生们似乎从身边的生活中发现不了写作的素材。柳宗元仅仅写了一个小石潭,这个小石潭有多大呢?通过他的描写,我们发现,不过是小汪水罢了,但就是怎么一点不起眼的景色,在他的笔下却被写出了意义,发现了生活中的美丽,这值得学生好好体会。目前学生写作现状是对生活中的美视而不见,笔下空洞无物。假如我们不去依靠书本中范例去引导,仅仅靠作文前的说教,估计很难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其二,抒发感情不必拘泥于形式,随意为之,最为自然。课文中,作者不经意的一句“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就让我们体会到那种寂寞怅然的情怀,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假如我们刻意去抒发情感,可能给人矫柔造作之感,中学生记叙文本来就是很短小的700字左右,不可能有大段的抒情或议论,这样的随意一处几句话的揭示主题的写法,确实很值得学习。

作者:时召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