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心灵的碰撞:与教育对话-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心灵的碰撞:与教育对话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

——题记

翻开时间的日历,我已经错过了太多的心灵对话,很多时候,往往借口是时间束缚了我,让我举步维艰。现在想想,不是时间牵绊了我,而是懒惰俘虏了我。这学期,我“痛改前非”,把那一颗浮躁的心灵沉淀,聆听《给教师的建议》,与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话,感悟教育的真谛。

他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为了解决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他专为中小学教师写了一本《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读罢此书,我由衷地佩服苏霍姆林斯基,更为他的教育思想所惊羡。在《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一文中,我彻底觉悟。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总是相信学生可以通过后天的加倍努力取得学业上的优异成绩,更坚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现实的证明却不尽如人意,也致使我产生了疑虑:“难道无论任何,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会有所回报吗?”这一个疑虑一直困扰着我。在这儿我解开了疑团。不是没有回报,而是在我们努力付出的过程中已收获了许多。教学和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要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它也告诉我:不要放弃努力地付出,要学会珍惜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点点成就。因为这不起眼的点点成就,乃是通往儿童心灵中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

我一直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问题而发愁,缘起于班级的各门主科老师反应,我们班学生在课堂上有2/3的人在走神。现在读了《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一文,我心里敞亮了许多,文中提到“要能迫近注意力,就必须懂得儿童的心理,了解他的年龄特点。”看到这,我陷入了沉思:“学生随着年龄增长的心理,岂能是我一朝一夕所能懂得的?那我未免也太伟大了吧!”但课还得继续地学,索性还是看看有什么高招来救赎我的困扰,苏霍姆林斯基的心声告诉我:“要能把握住儿童的注意力,只有一条途径,这就是要形成、确定并且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心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既然没有捷径可言,我就相信“权威”一次,在把握儿童的注意力上尝试学习给学生所带来的自豪感。

现在的学生群体中存在着普遍的厌学现象,我每次与学生谈心时,学生们都是在抱怨着:“我也想学好,但是我就是学不会。”这时,我总是追问一句:“你真的想学好吗?”学生们哑然。我有时候一进教室看到学生对学习无所谓的样子,顿时生厌。我心里愤然:“现在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谁能救救我们的孩子们?”读了《怎样才能使儿童愿意好好学习》一文后,我释然了许多。

苏霍姆林斯基坚定地相信“诱使儿童自觉地、刻苦地从事脑力活动的一种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就是赋予他的脑力劳动以人情味儿,使他感到愿意给自己的亲人带来喜悦是一种高尚的情操。”试问:“现在的孩子们真的愿意这样去好好学习吗?”但愿他们能这样想,更能这样做,我可爱的孩子们,赶快从沉睡中醒来吧!

作为老师的我们,一味地追求教学成绩,学生对我们能爱得起来吗?读《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一文后,我陷入了沉思,同时也在反思:学生能喜欢我所教的语文学科吗?我想,也许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吧!书中说,“哪个学校里的各科教师的教学,好像汇合成了一种各自都在争取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善意的竞赛,那么这个学校的智力生活就会显得生机蓬勃。”我憧憬着这样的竞赛,也渴望着参与到这样的教学中,那么这种竞赛究竟是什么呢?其实也就是“每一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

要想学生对你所教的学科有爱的话,你就得努力去唤醒那些无动于衷、态度冷淡的学生们的意识,把他们从智力的惰性状态中挽救出来,就是要使每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我相信我会努力去摸索的。

与《给教师的建议》对话,如同与智者谈心探求教育理想,也会碰撞出珍贵的火花。在这场对话中,我明了要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警戒自己“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最喜欢做的事”,尝试“让孩子们心里的诗的琴弦响起来”,更要善待并“爱护儿童对你的尊重”……

阅读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我将收获这些心灵碰撞的火花,并永远地珍视,以促进自己去努力。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