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基于新课标反思体育教师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基于新课标反思体育教师能力的构成及培养

作者:陶平平

  摘要】:体育课程改革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也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大量适应于现行课程框架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开始显得和新课程标准很不适应,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特点,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影响及以往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从课前、课中、课后三方面为切入点,来论述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要建立一种全新的课程理念,构成新的教学能力,从而为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课程标准  体育课程改革  创新  教学能力

在提倡基础教育,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原有的体育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在基础教育改革中逐步被新课程标准所取代。新课程标准(以下称《标准》)强调体育课程以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与过去的教学大纲相比具有历史性突破。面对大力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体育教师迫切需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为了迎接这一挑战,广大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创新教学能力,才能更快的适应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以便更好的从事体育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及影响    

    《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励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在学习中尽可能地表现出主动性和发挥学习潜能,提高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并且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标准》的教学内容比较丰富而且具有可选择性,从而为课堂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标准》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水平目标,另外,课程评价体系与以往相比也显得比较完善。体育教师是推进《标准》实施的主要动力,这就从多方面对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影响

    体育课程改革要求学校体育要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从而促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体育课程内容的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使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在一个大的范围内有了相当大的选择余地。进行体育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增进学生的健康,学生显然就是体育课的主要对象。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体育课程改革正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点,改变了以往教学内容陈旧、单调、枯燥的特点,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直接执行者,体育课程对学生产生的一系列影响都取决于教师,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体育教师是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引导者,无论多好的课程都需要有优秀的教师对它进行实践。

三、体育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分离的,教师被排斥于课程之外,教师的任务只是按照教学大纲的指示进行教学。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机械式的进行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单调。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互动性,教师没有真正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使原本应该充满生机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在这种环境下,教师很容易忽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只是一味的进行教授。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什么也没学到,反而助长了学习的依赖性,泯灭了创造性,形成了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的教学习惯。这种“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没有丝毫的个人空间,也使体育教师整堂课都在唱独角戏。缺少气氛的课堂使学生产生厌恶感,从而造成了许多学生喜欢体育活动,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状况。

四、新时期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  

    新课程的实施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参与体育的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再加上以往的体育教学存在的弊端,迫切需要体育教师具备更高更好的教学能力。本人结合教育实习中所积累的经验,简单阐述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一)对教材分析、组织、创新能力      

    体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系统的了解和掌握每个学习领域各水平目标以及达到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结合各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并考虑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进度,从而规划好一学期的课程任务,达到《标准》中的相应目标领域。体育课程的内容广泛,但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得各种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师分析、组织教材的能力,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教师应该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来选择教材,所选择的内容必须为增进学生健康而服务。如何才能增进学生的健康呢?前提就是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教材时,应根据不同的场地、器械等选择教学内容,将教材内容有机结合,作到详略得当,难易适度,并且有效的选用教学形式和组织措施,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创新能力   

    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具备开发和利用各种人力资源和器材资源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在教授动作技术的过程中,可以让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出来展示动作,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课后教师能够组织一些运动技术方面的才艺展示,聘请几位水平较高的教师进行客串表演,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教师要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器材,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现精神,教师可组织学生对一些废弃物进行改造利用,例如:进行分组游戏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制标志物,如利用空饮料瓶装上沙子,就可以作为标志物,既方便又安全,从而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之间横向联系日益密切,学生的求知欲越来越强烈。体育教师要搞好体育教学,就应该永不满足,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学生的多种需要。因此,体育教师要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获取和掌握最新的教育信息、教学方法和教学动向,来丰富体育课堂教学。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真正了解到中国体育发展的现状,奥运会的各种信息,还可以促进学生对运动技术的学习,如:一个跨栏动作的分解示范,任何教师都不可能用逐步的慢动作完成,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则使这些工作变简单了,它可以使学生观看到各部分动作的分解示范,从而形成了一种正确的表象认知,为做好动作打下基础。这种教学方式,深深的吸引了学生。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融为一体,不但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智力。使“寓教于乐”得以实现。

(四)讲解、示范能力  

    体育课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间用于体育活动实践,教师的讲解、示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保证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前提下,教师适当的讲授一些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现象,从而使学生在获得身体健康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五)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下进行的,它要求体育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并取得尽可能理想的教学效果,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的主导者,背负着重大的责任。众所周知,进行体育课的场所主要是在室外。在这种嘈杂的环境中,教师不仅要进行知识技能的教授,还要对整个课堂进行监控。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才能有效的调节教学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把握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是体育课的主体,教师在课上必须善于通过学生学习的情绪、意志和注意表现,判断分析学生心理负荷的大小;根据学生的呼吸、汗量、面部表情、动作自控等情况,合理的分配与调节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通过观察学生完成动作的情况,找出错误动作存在的原因,并及时加以纠正;通过对学生一举一动的观察,能迅速判断出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因此,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才能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育人作用。

(六)调控学生情绪的能力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思想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体育教学中,要经常学习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技术,例如:体操中的鱼跃前滚翻,这种动作要求头部向下并且接触体操垫。许多学生在做动作是都比较紧张,甚至会感到恐惧,很不愿意去做动作。因此,教师要根据各种情况,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对学生的情绪进行调控,通过慢节奏的动作练习和语言交流,使学生慢慢的消除紧张恐惧的心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许多学生在体育课中常常会出现精神不振和疲劳感,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多数都是因为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这时教师要立即调控学生的情绪,可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吸引学生,然后巧妙的将话题转移到课上来,或采用比较惊险、刺激的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建立一种愿意学习的意愿和行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七)组织能力   

    体育课是一项群体活动,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要有互动性和整体性,这种良好关系的存在,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在一些教学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创造,通过实践,体验失败,体会成功,使学生了解到创新与蛮干的区别。教师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教学比赛,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挑战,体验乐趣,使学生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交往能力,对集体和社会的关心程度都得到提高,而最终学生会将这种合作与交往的能力迁移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去。

(八)教学管理能力    

    体育课程改革提倡快乐体育,就要使学生在体育课中自由、快乐,但又不能使课堂混乱。这就要求体育老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管理能力。体育教学要做到严而不死、活而不乱,就必须实行科学的管理。在教育实习期间,我课堂上的学生平均有30人,每堂课上下来都觉得有一些学生很不听话。我当时就想应该怎样才能使课堂显得有秩序?最后我决定每节课都换体育委员,并告诉他体育委员的职责是负责整队,维持秩序,借还器材,这样几堂课下来,整个课堂就显得比较团结、紧凑、严肃、活泼,借还器材也井井有条,从而形成一个积极的教学氛围。

(九)课程评价能力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极为重要,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标准》中已建立了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教师可根据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进步,给予适时恰当的评价。这不仅可以使先进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还可以使后进的学生充满信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的学,教师更好的教,使他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教师还可以运用学生之间自评和互评的的评价方法,听取学生的意见,了解学生的想法,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融洽的关系。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为更好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十)教学研究能力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应在广泛吸取体育科学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取长补短,从“教书匠”成长为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学方法的实验者和研究者。

五、如何培养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一)加强专业基础知的学习     

    一名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身体条件和体育知识技能,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氛围,起到一个好的示范、渲染的作用。不管体育教学进行怎样的改革,没有专业基础知识的体育老师是毫无用处的,因为体育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才能对教材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组织,而正确的分析和组织教材是上好一堂体育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是体育老师不可缺少的。

(二)注重心理知识的积累    

    心理知识虽然不包含在体育专业基础知识内,但是体育教师掌握丰富的心理知识,不仅能更好的调节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及时的调控学生的情绪状态。因此,心理知识的积累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构成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学习现代教育技术  

    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尤其要学习多媒体教学软件制作的相关知识,积极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它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学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另外还应该学会通过网络获得各种与体育有关的教学信息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各种最新的体育信息资源。

(四)注意保健养生知识的学习、积累    

    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要能教给学生运动技能,而且还要给学生灌输保健养生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如何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处理一些运动中的突发事件,如:运动损伤的处理,人工呼吸的程序等,并能主动树立终身体育观。体育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坚持养生之道,从而给学生树立一个健康的形象。

(五)参加职后培训活动   

    在体育课程全方位改革的今天,各校都应该构建体育教师职后培训体系,组织体育教师积极的参加职后培训活动,关注课程改革的新动向,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的知识体系,以适应体育教学发展的需要。

六、结论与建议

(一)认真贯彻执行《标准》的指导思想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应在《标准》的指导下改进教学观念,接受课程改革的洗礼,以正确的健康观指导教学,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重新认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行为,从对教材分析、组织、创新能力,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创新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讲解、示范能力,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调控学生情绪的能力,组织能力,教学管理能力,课程评价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完善教学能力体系,以适应教学发展的需要。

(二)加强体育师范类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    

    各大高校应根据当前的形势,以《标准》为依据,加强体育在校生的教学能力的培养,使高校的课程设置与中学教学内容相挂钩,注重完善在校生教学能力体系,造就实用型人才。

(三)加强其他能力的培养     

    无论哪种教学能力其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所以体育教师除了应提高教学能力以外,还要注重社会活动能力,独立而创新的工作能力,自学能力,适应能力,应急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季浏.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解读[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蔡德坤. 体育课程改革期待新型体育教师[J]. 体育与科学,2002234):79~80

[3]杨柳. 浅谈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J]. 贵州教育,19984):36~37

[4]曲艺. 加强专业教学能力培养造就新型体育教师[J].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204):84~85

[5]郭海玲等. 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与体育课程改革[J]. 体育学刊,2003104):93~94

[6]耿培新等. 体育教师怎样尽快适应新课程[J]. 中国学校体育,8~9

[7]许世岩等. 怎样充分利用与开发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资源[J]. 中国学校体育,20034):8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