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有感

期待的力量

                     ——读《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有感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一个人物。他因倾慕自己创作的美女雕像,感动了爱神,结果美女复活,二人结为夫妻。这段动人的神话故事成为许多艺术家创作的主题。《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一书的作者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他们将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一原理运用到教育实践中,将教师比喻为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形象地说明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智力发展的可能性就越大。

最近,我读了罗森塔尔、雅各布森的作品《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教师期望与学生智力的发展》。书中用了很多的事例和体会,把枯燥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观点阐述得生动、明白,读来令人倍感亲切、深受启发。那些关于教育的真知灼见,值得我们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品味。

在教学中,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和思考就不难发现:作为教师的我们,其实就是期待者——皮格马利翁——我们总期待自己的学生不断进步、品学兼优;而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从他们入学那天起,就已被定位于被期待者的地位,他们就是那少女雕像。那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怎样才产生那种皮格马利翁效应并达到我们所期待的教学效果呢?

一、耐心的关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根本。初中阶段,正值学生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有些方面非常敏感,比如老师的评价。有时候,老师,家长只是稍不留意的一句话就会给他们某些心理暗示,比如我们当着某个同学的面夸奖另外的同学,就会不自觉地给这个同学一种暗示:“你不如别人”,这种类似的暗示积累多了,就会引发学生的自卑情绪。

但有一种暗示是值得提倡的,那就是鼓励,教育者不断的鼓励是一种非常好的暗示,这等于是告诉学生“你很棒”。对学生来说这不仅仅是鼓励,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人格上的尊重,它会化作一种真正内在的力量,使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引导。

一个班级中或的或多或少有一些后进生,教师应尊重和信任后进生,最好经常用语言去温暖他们的心,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教师应端正态度,摘下有色眼镜,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用成绩或表现好坏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他们才会感到自己与别人是平等的,才会使自己与老师、同学融洽无间,与集体和谐一致,才会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才会使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充分发挥。教育工作实践证明,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在感到教师真心的关怀后,是十分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的,后进生最缺少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温暖和关爱。只要对他们从“爱”出发。不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对后进生都施以关怀和爱护,以情育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真情的感染

教学中需要感染。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用眼神、表情姿态、手势、动作等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心中有学生,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心中就自然会有老师,就会容纳教师。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关心的浓厚情感,才能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与学生有情感交流,他们就会知道老师是关心、爱护他们,学生就会信任教师,就会听教师的话。

三、适度的期望

作为教师,适度是指教师的期望要适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特别是对于后进生,过高或过低的期望都不利于他们的转化。期望过低。后进生的自尊心会受到伤害。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期望过高,一方面后进生达不到教师的期望水平,教师和学生都不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期望过高会使后进生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要适度,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提出具体明确的不同期望,使他们能够通过一定的努力,将它变为现实。

我们平时说:欣赏一个人,就能造就一个人。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一纵即逝的教学时机,如果我们也像皮格马利翁一样非常投入地欣赏自己的“作品”,给学生以充分的信任,就可能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为了防止扼杀掉年轻的瓦特、牛顿、爱迪生,请放开自己的爱心,让自己的温情的话语去感染学生,去亲近学生,让他们能感受到你真诚的微笑,和你发自内心的友善,使他们都能成为“复活的少女”!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