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聆听黄伟教授讲座的感悟--王淑珍

做个有理的教师

                       ——聆听黄伟教授讲座的感悟

石榴高级中学  王淑珍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审视过往,笔者曾对自己的教学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该如何教学,是循着老教师足迹,走出第二个“他”,还是率性而为,成长出一个拥有个性的“我”。几度迷茫,几番周折。而此次扬州一行,最大的收获就是找准了一个自我。

黑格尔说过:“人是靠思想站立的。”南京师范大学黄伟老师作了进一步的解读,他说:“思想家是所有高贵人群的高贵者。”什么是思想呢?思想即信仰系统化的“理”。这便是人与动物的本质的区别。人与动物的区别不在感情方面,而在于人能“认理”且“讲理”。什么是理?理,有四个层面:一是真相、真实,二是客观规律,必然联系,如因果关系,条件关系;三是公设,共同信念、共同价值观;四是规则,契约。认,即是认知、理解、认同、尊重;讲,即表达、阐明、遵守。这几句话我体会最深,也对我今后的教学发展,起到拨云雾见晴空的作用。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必须具备两方面的认识。一是要有思想,二是要讲理。

一、人无思想不立

面对浮躁的社会,有人选择了退居二线,搞个后勤,保养好自己的身心,图个长寿延年;有人沉迷于网络,或游戏,或聊天,或网购,只图个一时的畅快。然后,当我们静下心来思考时,却发现我们与思想渐行渐远。浮躁之心,似乎是我们从自己开始,错误地加于社会的。一个人过多地考虑自我,必然陷于一个所谓的浮躁之中。譬如教学,作为一个教师,如果只一心想着自己的小家庭,想着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才,只沉迷于自己在教学之余搞点额外收入,我想这似乎就把自己排斥于教师之外了。所谓三百六十行,要干一行爱一行。如果想挣大钱,发大财,教师真的不是一个好职业。但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明白自己所肩负的责任。责任认清了,我们就得在这一行搞个“状元”出来。直到这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只有到这时,才能真正的把教师这个“人”站立起来。

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空立志。一旦明白自己的职业职责,接下来应更好更长远地立下志向。譬如是在散文、小说、、诗歌、写作、古文等诸多方面选择自己一个最有可能突破,向纵深发展的方面,然后为之立下课题,作好研究调查。以期最终有个自己独到合理的认识,并能与社会共享。而不是天天立志,却因条件所限,一天天的否定。作为教育者,要想让学生爱学习,必须自己先做读书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书是为了充实自己,不能“为人”。

二、人无情理不达

我们中国人似乎在“情”和“理”的认识上,更注重“情”,这也许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所致。但若站在公正的立场作出评价,笔者总觉得最好是情理并重。黄伟老师举了一个事例:

2010531120许,一名24岁外地男子在宣武区菜园街绑架一名5岁女童,要求警方帮他联系网恋女友。他在谈判过程中情绪激动,划伤女童的脖子。1211分许,狙击手将该男子一枪击毙,围观市民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受伤女童被送往宣武医院缝了9针,目前已被其父接回家。北京市公安局昨日下午召开发布会,现场处置组荣获集体三等功,击毙疑犯的特警获个人二等功。公安局副局长刘绍武表示,‘决不能在北京发生任何危害少年儿童的事件’。”

这个事例如果从“情”方面讲,围观市民是没有错的,他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是出于对女童的关爱,因为中华民族有尊老爱幼的传统,这是一种“侠文化”在现实中的深入影响。中国人民的传统侠文化中,就有着“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举动。民族文化的正误,笔者没有权利过多评论,但若就这件事来说,真的需要表达出自己的不同意见,那就是难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取得更好的结果了吗?我个人认为这时的警察和观众是不讲理的,他们只是感性地做出了收割别人生命的行为。生命是可贵的,我们无权轻易剥夺一条鲜活的生命。如果此时国人有着理性的思维,一定会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

社会的事件也反映出教育的无理性。我们在现代的语文教学中,常忽视理性的分析,一味地追求情感动人,甚至于追求一节课若是把学生上哭了,那就绝对是一节好课。笔者觉得,我们不一定就需要让学生哭,我们最好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本质的理,让学生从理上认清伤感的内涵,这才是语文课的出路。

譬如苏教版高中教材中《父亲》,曾经的某年某月,一位老师把学生上得痛哭流泣,从而大受上级表扬。于是《父亲》就成了一节哭课,只要能让学生哭,不管采取什么办法都行。因此《父亲》成就了不少好老师。然而在前年,这位老师突然发现,现在的学生不知怎么回事在课上不哭了,于是上级觉得这节课没上好。这是一个讽刺,也是一个教训。“情”是感性的,经不起历史长流的冲刷,唯有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巅。因此,笔者觉得《父亲》要想上得学生哭,就得从理性上分析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与其老师表情沉痛的读讲,不如让学生站在历史的角度,去认识那个时代父亲的不容易。让阅读教学少一些“煽情”,让写作教学少一些“调情”。

《中庸》有“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是不能教的,也只能来修,因为“道可道非常(恒)道”。那么如何修得呢?又如何让它可教呢?那便要通过“理”。“由理入道,修道成性,率性而与天地参”。理可以上下通达:由情入理,即通情达理;由感到悟,由理入道,即修学成德,习学成德;最终成为他最好的自己,能与天地参,达至中和。

教师是先明己再明人,明白人做明白事!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