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之评

 《四世同堂》第一部《惶惑》之评

张丹丹

 

《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作品中篇幅最长的一部,他写的是沦陷了后的北平人(北京人)的生活。小说中的主人公集中生活一条胡同儿里,大家都是街坊邻居。他们大都来自社会的最底层,过着在那个战争年代中最普通的生活。其中,以祁老爷一家为主干,引发出其他人物及好故事。

《惶惑》写的是北平沦陷前后百姓的生活,各色的人物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了当时的情况。抒写了北平大部分人民的爱国激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其中钱先生、老三祁瑞全等等都是抗争的代表。

钱先生,一个不爱与人打交道的人,他生活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是一名隐士。他身上的特质是来自于文人的清高与孤傲,就在北平陷落以前,他还是孤芳自赏。作为文人他崇尚诗书琴画,喜爱中国本土的艺术。这就表明了他的爱国心,当然,这在北平沦陷以前,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这点还存在于它的潜意识。北平沦陷,爱国之情应运而生,尤其是在他经过监狱酷刑的磨练后,他一下由一个孤僻的人变成了胡同中人们崇拜的英雄,他的文人特质使他成为了一名英雄。他这个人物的塑造代表了当时文化界大多的文化人的爱国气节与面对这样一个大的环境感到“百无一用是书生”的悲哀。

老三祁瑞全,祁老爷的第三个孙子,也是最小的一个孙子,他是当时大环境下一个普通的激进的愤怒青年,他热情,冲动,做事不顾后果,敢想敢干没有顾虑,常常怀有美丽的梦想,这是当时年轻人性格的集中表现。在第一部中,描写他的文字并不多,他的思想、行为、动作几乎是一条暗含式的线索,永远被置于后景,不太被“重视”。但是实际上他占了很重要的地位,至于后景,让人感觉上认为他的一切是一个大环境(外部世界)最真实的一面。表明了全国人民对抗战的热情。

《惶惑》中还有两个反面人物,冠先生和老二祁瑞丰。有意思的是两个人同样是“气管炎”,在我看来这样的设置有两个方面:一是充分的表现这一类人的奴性,他们毫无主见,毫无尊严,欺软怕硬,对权位比他高的人阿谀奉承,心甘情愿的做他们的“狗”。对权位比他们低的人狠命践踏,在欺负劳苦群众中找到满足感,埋藏极度的自卑心。二是老舍这样的设置,好像贬低了女性。应了孔子的“唯有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不过我想老舍先生可能并没有此意思,但是这也可能表明了当时女子在人们心中,的确没有什么地位,有时甚至是不好的地位。当然,也可以这么认为,老舍先生是想借此对旧社会进行彻底的抨击,用各种不良形象的妇女(有的愚昧,有的奸诈……)对当时的社会进行反讽。

冠先生,三号院的主人,是祁老人的眼中钉。对他的反感不仅是出于物质条件的“嫉妒”而且还有他的生活方式——两房太太的生活方式。冠先生人很窝囊,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主见,但总是作着升官发财梦,总想称着乱世大展宏图,在文章中他是“汉奸”位置占的最稳的一个,也是最窝囊的一个。到头来也没有个一官半职(就第一部而言),一个小资生活方式的家庭,在胡同中的“无助”,在我看来正是老舍先生痛快的一笔设置。让这种人的悲惨的命运在我手中产生。当然这也是一类人的缩写正如我上段所讲。

老二祁瑞丰,同样,一个“胆小无脑的卖国贼”!不同的是他显得比冠晓荷尴尬,因为家中对他的这个态度是完全不接受的。

祁瑞宣,祁老爷子的长孙,整个家中的顶梁柱。它的人物性格很复杂,在我看来,他是当时有业人士代表,这类人士生活在边缘地位,我指得边缘地位并不是这生活上的纯粹边缘而是在对未来进行选择时所处于的边缘位置。祁瑞宣身为长子,肩负家庭的重担。他虽有一刻强烈的爱国心,却不能完全的投入抗日战争中。(因为家中老老小小使他脱不开身)夹在事业与情感之间,面对两个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的弟弟们,他显得更加难做。祁瑞宣这个人物的刻画,则更深刻的展现了一个大的时代的变动对一个微小家庭所带来的影响。

祁家是这条胡同中最老的住户,他们看这一播播的人住进来,搬出去,他们是这里的见证人,同时他们也是北平的见证人,也是那个历史的见证人。祁老爷子什么都不怕,只怕庆不了八十大寿。可见,在那样一个乱世里,人们所希望的还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事情,可是就是这样一讲看似不能在普通的事情都会受到社会的冲击。文章中反复重复提到祁老爷认为日本人占领北平并不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而祁老爷子的一系列的无奈举动则是从分证明了他是在自欺欺人,孙子的“失踪”,邻居的“入狱”无一不刺激着他。到最后,自己过个生日都会过的惨惨淡淡。

《惶惑》中的女性角色也是文章中的一个亮点。第一个主要的女性角色就是祁瑞宣的老婆——祁家的长孙媳妇儿。她是这个家的“内务总管”,他温柔善良,但是很愚昧,这里的愚昧只得是她总一味的顺从。无论国家怎样的沉浮,她关心的总是柴米油盐。就像她常说的:“你们饿了要找我吃,冷了向我要衣服,我还能管天下大事吗?”这个角色的设置代表了当时绝大部分的还有家业的妇女。她们的传统思想,在那个战乱的时代其实是一种落后的表现。但是,这样的人物也有可爱的一面,她们的勤劳,善良,为别人着想,都是弥足珍贵的。说道处处为别人着想,文中有一个更加鲜明的女性人物:李四妈!文中介绍里四妈是这么说的:李四妈,满头白发,一对大近视眼,几乎没有一天不骂那个“老东西”的。她的责骂,多数是她以为李四爷对朋友们还没有尽心尽力的帮忙,而这种责骂也变成为李四也的见义勇为的一种督促。全胡同的孩子……都是李四妈的“宝贝儿”。对于成年人……都应该是她的“大宝贝儿”……她以为一切苦人都可怜可爱,都需要他们老夫妇的帮忙。可见,这样的人是多么的可爱与善良!由此投射到整个劳动妇女的善良与可爱。

文章中还有两个典型女性的反角儿,她们分别是我上面提到的冠先生的大老婆和老二祁瑞丰的老婆。

冠晓荷的大老婆“大赤袍”,一个相对她丈夫来讲,是一个有头脑而且胆大的人物。她尽可能左右控制自己的丈夫,帮助他这样的乱世中“飞黄腾达”。是一个标准的反面角色,着实没有一点能够夸奖之处。祁瑞丰的老婆可以这么讲,与“大赤袍”是一路货色。但不同的是,她显得更加奸诈。

《惶惑》中还有一些其他的女性角色,如高弟,招弟等等,但着笔刻画她们的地方不多,但是可以看出一点她们也是有一定的人物性格,或和蔼或小姐气等等。

在《惶惑》中还有一些配角,如生活在大杂院理的一些人,剃头匠孙七夫妇,马老寡妇和他的外孙子等等。相比较而言,这些人才是真真正正的劳苦大众。他们的一些举动往往是代表着多数人。可是由于他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对于反抗和怎样反抗都不大了解,对于形式也不大清楚的这么一个情况下,他们还是安守于家,等待着形式的变化。但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有着强烈的是非观与正义感,他们是一群很可爱的人,他们是一群巨大的潜在力量,这股力量一旦爆发出来,将是不可阻挡的。

从老舍先生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点祁瑞宣的影子,可能也正因如此,老舍先生才会把此篇小说写的如此津道。老舍先生在北平隐姓埋名的过了五年的亡国奴生活,这段经历不仅使他对北平有了深刻的了解,更是对那段历史有了深刻的了解。

在《惶惑》中,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通篇文章虽然发生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但是,文章通篇都没有正面的提到日本人到底是怎样的迫害的。比如说,日本人今天杀了多少人或者是一个特定的好人无缘无故在迫害的非常惨后,死掉等等。在此篇文章中,这种正面揭露的文字几乎没有,而大部分写的都是这一条胡同中发生的零零碎碎的事情,可这些事情却都因“没有见过面的日本人”而改变,是这些没有真正面对面的欺负人的日本人让百姓变成亡国奴,求生不能,求死不得的样子。正篇文章中,日本人永远置于后景,我们所能看到都是中国人,各式各样的中国人。

在构造上,《惶惑》基本上为顺叙,中间有一些小的倒叙。没有什么十分的特殊结构。

总而言之,《惶惑》中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代表一个不同层次人的集中性格,而这些有性格的人构建了那个社会。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