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读《微课程设计与案例赏析》有感

读《微课程设计与案例赏析》有感

佚名

用了一周的时间读完了《微课程设计与案例赏析》四章的内容,本书就研究如何对这些成果进行再开发,成为微课程的脚本做了一些分析:首先,从文章中发现经验——从文章中寻找最有价值的经验;其次,将经验变为成果——从经验深度追问,抽出“策略”、“方法”、“波折”等;最后,进行课程化开发——将成果进行“课程化”开发和“可视化” 开发。

作者提到在教师的工作经历里不可避免的要有一些读书写心得、教学写故事、研究写论文的基本任务,但往往这些文章都停留在“经验层面”,由于对这些经验推广的关键元素研究不够,所以最终“典型经验可以打动人,但很难复制”。对我来说第四章微课程的创作最轻松,因为自己多少年就教PPT,感受到较简单一些。但并非传统意思的PPT制作。李玉平老师的PPT制作非常有特点,文字、图形、动画、声音都很有讲究。文字脚本要求做到不多一字不少一字的精准。一波三折,峰回路转,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十分的难得。图片要表情达意,处理的融入情境之中。有声有色是这种微课的又一特色,要处理好音乐与内容的关系也得下一些功夫。

对我来说最难的是第三章微课程的创作,这里重点是对脚本的处理,非常的精细,一次又一次精雕细刻,这是最费功力的。由易到难并不是最让人害怕的,那是把已有的内容增加、删除和修改的过程最让人难忘。如果是自己写的文章,谁愿意删除呢?可制作微课就是要精华,没有别的办法。

一、微课程素材来源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就开始逐渐进入信息时代。时至今日,多媒体、电脑、互联网、信息技术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网络覆盖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的同时,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教学角色等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革新。翻转课堂的出现正好迎合了新教学模式的特征。

书中制定的一些标准是非常有价值的,像“文字、画面、音乐”是组成微课程三个最直观的要素,从视觉、听觉等诸多感官给人带来新的视听享受。要求微课程要精美、简洁、具体、意外、深刻和情感六大特点,做好写不容易。“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三小研究是团队长年积累的丰厚成果。文稿要达到“简洁、悬念、风趣、反复、过度、均衡”六大标准有点难。素材要达到“科学、意外、深刻、简单、可信”五个标准。制作微课程最大的难度在于创意,主张风趣、快乐。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微课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通过学习,我对微课这一新兴事物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微课和以往的网络视频是有本质的区别的,我总结为以下三点:

首先,网络视频课强调的是老师怎么上课,时间较长,对于授课对象的特点考虑得不是很充分,而微课时间较短,510分钟左右,学生的注意力充分集中,符合先学后教的规律,引导学生在微视频条件下的自我学习,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

其次,我认为微课优于网络视频的是,微视频中教师是不出现的,学生可以更集中思想只关注教学内容和探索学习的方法。

再次,网络视频是把课堂教学进行压缩,所有环节都呈现,实际效果并不好,而微视频都是借助的数字化技术,通过信息平台随时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完成进阶作业,老师能了解每个学生和全班的情况。

二、微课程的开发步骤和标准

书中最重要的收获就是微课程的开发步骤和标准了,因此我对微课程的开发步骤和标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第一步:确定内容。对文章进行初选,研究加工价值,确定是不是可以进行开发。确定素材需要作者的判断力,如果视角敏锐,读1~2遍就能完成。虽然这一环节仅占总精力的10%左右,但它是微课程制作的基础。

内容是微课程的生命,适合开发微课程的文章一定是有新意、能给人启发的文章。我们制作微课程所选择的内容要注重下列五条标准:科学、意外、深刻、简单、可信,选择素材时,重要的是要寻找到文章中的亮点,这是微课程制作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素材没有选择好,后面的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多大的价值。

第二步:梳理文章。文章内容往往比较多,要确定一个主题进行第一次加工,形成微课程的文稿。这一步是关键,也是难点,需要作者梳理最核心的价值点,同时还要关注细节,还原过程。它占总精力的60%左右。

选择好素材只是第一步,进行二次加工才是关键,要抽出主题,删掉与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形成微课程的文本稿。梳理文稿是制作微课程的关键,也是难点,从简单的现象中发现与众不同,从无意的操作中梳理出策略,从有趣的故事中寻找启发……这些都是有难度,需要敏锐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

第三步:加工脚本。将梳理出来的文稿进行加工,形成制作微课程的脚本。这是对作者文字功底的考验:需要将形成的文稿进行再加工,使文稿变得精练,而且有悬念、有波折,它占总精力的30%左右。

文中还为我们提供了具体的应用参考:学生在家可以通过QQ群等社交媒体与同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的学习收获,探讨在观看视频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互相解答。对于同伴之间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反馈给教师,进行师生交流,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并帮助学生解决有困难的问题。

三、个人的一些实践及思考

例如教学《图行的旋转》一课,首先选定微课,教师对此微课加以钻研,设计一些提示性、引导性的问题。比如:什么是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图行的旋转有哪几个要素?怎样将一个图行按顺(逆)时针旋转90度?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的主要内容经学生自学之后,课堂教学更需要高质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在具体环境中应用所学内容。这也是体现学生

1.自主解疑。教学《图形的旋转》,课中,教师负责为学生自学时产生的问题创建环境。比如,“什么是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能解决的,就让学生进行自主交流释疑。

2.协作学习。稍微有难度或者考查学生小组协作能力的问题,则让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进行解决。比如“图行旋转的要素有哪些?”仅凭自己的理解可能还不够完善,这时,组织交流辩论,教师适时点拨,达成共识。交流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学生都可以给予及时的评价。如果学习问题掌握了,则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解决,如果学生还未真正掌握,教师可重新创建环境来解决学生的问题。比如:学生仅根据微视频中“三角形是如何顺时针旋转90度”还不太明确,课中,教师可以结合课件或实物的演示,一步一步地交流,加以明晰。

3.反馈评价。当所有的问题解决完之后,教师可布置课堂测验来巩固学生的学习,或者拓展他们的学习。随后,学生完成网络平台上或其他资料上的相关练习,并通过观看教师录制的习题评析视频进行自主探究、反思提高。翻转课堂的练习模式是多样的、多角度的。

评价的内容也是丰富的。可以是评价课前自学情况,课中交流互动表现,练习监测掌握情况等等;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1)可以生生互评:评一评课前自学交流的积极性和态度的认真程度;评一评课中交流的主动性和合作的认真程度。(2)可以师生互评:评一评课前完成自学任务情况和课中的表现等。

一种新事物的出现,总会引来一定程度的争议,翻转课堂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我们的教育可以说是一个“舶来品”。究竟“我们的教育是否需要翻转课堂?”“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的教育是否有用?”“何时该进行翻转式教学?”等一系列问题都值得我们教师深思……

面对网络化大数据时代,学习的工具和方式也在颠覆式发展和进步。思考还在继续,因为问题从来都没有停止……一种模式的好坏不是看他外表多么光鲜,而是对于我们的教学到底产生了多大的影响,这种探索之路还需要很多人来走……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