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明道行道:大学守正开新的要诀

明道行道:大学守正开新的要诀

——读陈浩新著《问道大学》

作者:王义遒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最近有幸阅读陈浩新著《问道大学》。名为“问道大学”,其实可作“论道大学”。作者有问,更多的是答,即论述自己对一些重要问题的认识感悟。内容涉及近40年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建设与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条分缕析,纵横捭阖,不经意间展现出一幅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个性化画卷。

全书由“大学之道遑论”“治校强教省思”“思想举要节录”“高教改革史说”和“高教期刊刍议”共五辑24篇文论组成。题名似乎有点谦恭,却不失浩然之气,激情与理性的结合。五辑中,前两辑说的是本书立论的根本,即以“大学之道”为核心开展对办校、治学、强教的论说。中间两辑是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及其主要论点的阐述、总结与发挥,以及对高教改革、建设、发展实践的历史梳理。其中对三项重大课题研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理论要点”“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加快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思想体系”着墨较多;特别是对后者,从60条“思想举要”中节录了近20条由作者起草的条目,更是对若干高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做了清晰诠释。例如,高等教育事业是公益性和私立性的良性互动、高等教育兼具意识形态和生产力等多重社会属性、时代律动和内在逻辑呼唤高等教育更加彰显文化属性等命题,对于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举措,作者有史实的叙述,而且还加以中肯的评论。这对澄清社会上一些争议与偏颇看法很有帮助。例如,关于上世纪末的高校“扩招”和“院校合并”,以及大学“行政化”等,作者都做了实事求是、恰当全面的评介。最后一辑看似专对高教刊物而言,但在笔者看来,恰恰是对全书要点的一个扼要总结,有点睛之妙。

综观全书,有一条明显的线索贯穿始终,就是“大学之道”。何为“道”,何以明“道”?作者并不空泛玄虚地从词语、概念与理论上去探讨,而是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倡的“问题导向”出发。作者有句名言:问题改革和改革问题。按他自己解释,这就是“有问题才需要改革,改革就是解决问题”。书中列举了从剖析众多高校改革与建设发展实例中提出的许多问题。问题既明,就可想方设法去找到改革的路子;路子清了,问题就可以解决了。所以我理解“道”实际上就是“路”。作者对有些大学在办学过程中曾经走弯路、岔路、歧路现象,曾作了分析并有过质疑。他概括我国不少高校在改革发展中一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贫困、本性迷失、精神失守、文化不彰、改革悬浮、提质乏力。就其根本来说,是偏离了大学的常道、正道、主道。据作者观察分析,这些问题的较好化解,主要还是在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严正指出高校要“四个回归”(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之后,并呈良好发展态势。但仍应高度警觉,谨防反弹。

论道大学,在当今中国,最不应忘怀的是探索并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核心是落实好“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关注“以文化人”。作者强调的就是高等教育或大学要“初心不改,本性莫移”,并认为“育人”就是文化的传承、发扬与创新,所以大学本质是一个广义文化机构。要不断追求真理,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丰富人类知识宝库。因此,做科研是学校本分。“育人”就是要使个人得到全面发展,从而能适应与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因此,高校不能脱离社会,而且还要引领社会的发展。于是,做咨询,搞开发,繁荣经济,也成了高校的要务。但曾几何时,形形色色的任务,特别是由此带来的政绩、名声和利益,搞得一些大学领导和部分干部教师头脑懵懂,急功近利,有的甚至迷了路。这也表明问道、知道、明道大有必要。

在当下,弘扬大学之道,尤其要将教育教学改革真正落实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能力”这个核心点上。对这个核心点和核心能力,作者花了较多篇幅加以开阔而深邃的探讨。没有培养能力的全面提高,很难谈得上提高培养质量。作者既呼唤大学校长要有思想,懂教育规律,也呼唤大学教师要关注教育教学、课程体系与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作者提出,大学改革不但应“理清路子”“开对方子”,还应“找好法子”。当今大学教师大都拥有高学位,学问基础较好,他们比的实际上就是教书育人能力,即育人是否得法,方式方法是否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

以上所述,不足以见一斑而窥全豹。但我相信,读过全书,就会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轨迹有较全面了解,就会对如何通过“问”“鸣”“悟”让大学之道得以弘扬,有更清醒认识。(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教育报》20180528日第10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