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有感
今年暑假,我摘抄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并拜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这是一句至理名言。虽然现在的教育形势与苏霍姆林斯基所处的时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师来说丝毫不显过时。书中亲切又充满智慧的语句犹如智慧之泉时时启发着我、鼓励着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关心儿童的健康,是教育者的最重要的工作。儿童的精神生活、世界观、智力发展、知识的巩固性、对自己力量的信心,都取决于他的生命的活力和精力的充沛程度。”读完此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句话。这句话之所以让我印象深刻,是因为我的大学老师曾说过“身残不为残,心残才真残”。中国明清两代的科举考试是何等的规范和机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闻”。这种对教育的扭曲理解造成了中国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这一百年的奇耻大辱!中国近百年的惨痛史,惨痛就惨痛在以“唯利是图”的功利主义教育思想作为中国教育的当时叫“学而优则仕”的最高宗旨的利己主义的教育指导思想上。
在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已经在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很多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这个层面上。不可否认,这些教育的确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认为,并不是全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上述这些教育的根本和基础,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更应突出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教育。
在现阶段,从国际公认的犯罪群体来看,比如制贩毒品、制贩假钞,并没有因为受教育程度的高低而呈递增或递减趋势,即呈正比例或呈反比例的关系。又如古已有之的贪污受贿、杀人放火等恶劣行径都在证明一个事实:一个人的心理功能健康与否与受教育程度是呈非正相关关系的。而正常的现象应该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功能的健康程度应该与受教育的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我认为,人类历史中呈现的这一不正常现象应该从教育的本质上去找原因。而教育的本质就是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我国现阶段而言,有其特殊的社会背景和具体国情。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目前的广大青少年,主要是独生、留守、流动、隔代抚养和单亲子女构成的一个广大的群体,而且我国未来的发展和前途,将无可推卸地由这一群体肩负和承担。所以这是关系国家民族的大事!在我现在工作的松江洞泾学校,学生结构主要以隔代抚养、流动为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也明显地感受到了对这些学生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结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这本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阐述使我更进一步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使该个体在心理功能上看,善念多一点,恶念少一点;从智力上看,知道多一点,无知少一点;从能力上看,能行多一点,不行少一点。
另外,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的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在中国古代,孔子在《论语》中就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荀子在《劝学》篇中也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儿行无过矣。”这些都是阐释自我意识的佳句。自我意识可分为自信、自尊、自爱等心理意识。
自信之心,是青少年尤其重要的心理素质,苏霍姆林斯基也强调了“对自己力量的信心”,即自信。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因挫折而丧失自信心,另一种是因成绩而沾沾自喜所酿成的膨胀了的自信心,即骄傲自满。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他们的发展。正确的自信之心应该是建立在理想信念基础之上的自信心。正如李白在《将进酒》诗中所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一个人光有自信之心还不够,还必须有自尊之心。所谓自尊之心,就是在恰如其分地客观评价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尊重。不仅尊重自己的人格,也尊重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我的大学老师曾说过:“千教万教在于教心,千育万育在于育心;千残万残心不能残,千伤万伤心不能伤。”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最忌讳的就是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轻则导致学生不求上进,重则逃学辍学。所以,爱护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是一个教育者万万不能掉以轻心的大事。
仅有自信、自尊之心也是不够的,还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爱之心。所谓自爱之心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要具有基本的为大众公认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中还提到“教育才能的基础在于深信有可能成功地教育每个儿童。我不相信有不可救药的儿童、少年和男女青年。”钱梦龙先生也说过意思相同的一句话: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学生。所以我们每一个教师都应该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教育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后进生,不放弃每一个心理有一定障碍的学生。应该说,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为一个人的心理形成必定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要完善或改变一种心理,也需要教师以耐心、爱心和信心坚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有一定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