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虽谓微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虽谓微未技艺,却是顶上功夫
——谈名著中的细节描写
作者:时厥清
(本文荣获2012市学科论文一等奖)
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思想结晶,它以丰富的人文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阅读名著,对中学生良好修养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有重要的作用。从名著中学习写作技巧,也是中学生阅读名著的目的之一。诸多文学名著,就是因为成功运用了这些技巧,才助其成就了百年经典的辉煌。对于中学生而言,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学习这些技法知识是非常必要的。本文试从名著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之一——细节描写入手,谈谈阅读名著对写作的影响。
我们首先看《红楼梦》中“宝玉挨打”的一段情节: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象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 ”
这是一段比较典型的细节描写,一向出言谨慎的宝钗很少流露出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别说感情方面的,而这次宝玉挨打,她的感情还是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但作为封建淑女的她,视感情流露为羞耻,于是“红了脸”,“低下头”,“又咽住不往下说”,细致入微的感情变化透出这位大家闺秀对宝玉的痴情,也丰满了宝钗的人物形象。
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对人物的细节描写,一般从语言、动作、外貌、服饰、神态等方面入手。
(一) 语言细节描写
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是指极富个性特点的只言片语,它不同于一般的人物对话,“言为心声”,正是这具有个性化的语言,才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如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这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的形象,在他逼死妻子后,为了不让女儿欧也妮继承妻子的遗产,在出丧当天,就迫不及待地要他女儿签字放弃遗产继承权,作品中有这样一段精彩的对话:
……
“小乖乖,这张文书送去备案的时候要花很多钱。要是对你可怜的母亲,你肯无条件抛弃承继权,把你的前途完全交托给我的话,我觉得更满意。我按月付你一百法郎的大利
钱。这样,你爱做多少弥撒给谁都可以了!……嗯!按月一百法郎,行吗?”
“你爱怎办就怎办吧,父亲。”
……
他热烈地、紧紧地拥抱她,使她几乎喘不过气来。
“得啦,孩子,你给了我生路,我有了命啦;不过这是你把欠我的还了我: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做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我祝福你!你是一个贤德的姑娘,孝顺爸爸的姑娘。你现在爱做什么都可以。”
在葛朗台的心目中,金钱至高无上,这是他的人生观。为了钱,可以不择手段,不顾廉耻,不要亲情,这段极富个性化的语言,彻底地暴露了葛朗台贪婪、无情、冷酷的丑恶灵魂。
(二) 动作细节描写
动作最能表现人物的本质,古今中外的作家都擅长通过细微的动作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红楼梦》中,刘姥姥第一次进大观园时,有这样的一段描写:
……次日天未明,刘姥姥便起来梳洗了,又将板儿教训了几句。那板儿才五六岁,一无所知,听见带他进城逛去,便喜得无不应承。于是刘姥姥带他进城,找至宁荣街。来到荣府大门石狮子前,只见簇簇轿马,刘姥姥便不敢过去,且掸了掸衣服,又教了板儿几句话,然后蹭到角门前。只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板凳上,说东谈西呢。刘姥姥只得蹭上前来问道……。
“掸了掸衣服”,并且“又教了板儿几句话”,再用两个“蹭”字,把刘姥姥进荣国府前既激动又害怕的心情形象的刻画出来,这样,一个活脱脱的未经世面的农村老太婆的形象便宜跃然纸上。
再看施耐庵《水浒传》中武松打虎的片断::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稍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听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稍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地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
“竖”“剪”“闪”“兜”“劈”“扑”一系的动作将武松打虎的场面描写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充分体现了武松的勇气和惊人的绝技,而且文章波澜起伏,令人拍案叫绝。正是由于这精彩的描绘,武松才成为文学史上的一个不朽的形象。
(三)外貌服饰描写
外貌描写是指对人物外形特征的描绘,文学作品中有很多让读者过目不忘的形象,他们独特的外貌,往往我们产生“如在眼前之感”。如钱钟书的《围城》中,对唐小姐的这样描写:
……唐小姐妩媚端正的圆脸,有两个浅酒涡。天生着一般女人要花钱费时、调脂和粉来仿造的好脸色,新鲜得使人见了忘掉口渴而又觉嘴馋,仿佛是好水果。她眼睛并不顶大,可是灵活温柔,反衬得许多女人的大眼睛只像政治家讲的大话,大而无当。
——(钱钟书《围城》)
犹如一个特写,作者把镜头对准唐小姐的脸,特别是眼睛,进行了局部特写,短短的两句自然而奇特的比喻联想,便使唐小姐的形象鲜明地刻印在读者的脑海中。
再看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穿长衫是科举时代读书人的象征,而孔乙己的长衫却“又脏又破”,作者抓住这一典型细节,将一个穷困潦倒的迂腐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描绘在我们眼前,也由此可见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愚弄和迫害。
(三) 神态细节描写
人物神态是思想感情和天性禀赋的瞬间表现,高明的作家往往能抓住人物瞬间表情,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把人物对具体人、事、物时的细微面部表情描绘出来,让读者由表及里地了解人物的心理、性格。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描写卡列尼娜与渥伦斯奇在火车车厢门口相见的细节,
……当他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她也掉过头来了。她那双在浓密的睫毛下面显得阴暗了的闪耀着的灰色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好象她在辨认他一样,随后又立刻转向走过的人群,象是在寻找什么人似的。在那短促的一瞥中,渥伦斯奇已经注意到了有一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的脸上流露,在她那亮晶晶的眼睛和把她的朱唇弄弯曲了的轻微的笑容之间掠过。仿佛有一种过剩的生命力洋溢在她的全身心,违反她的意志,时而在她的眼睛的闪光里,时而在她的微笑中显现出来。她故意地竭力隐藏住她眼睛里的光辉,但它却违反她的意志在隐约可辨的微笑里闪烁着。
这是安娜同涅沦斯基在火车站上第一次相遇时的情景,作者生动地描写了安娜·卡列尼娜 “阴暗”而“有一种被压抑的生气” 的眼睛,:“亲切而注意地盯在他的脸上”然后若无其事的“转向走过的人群”,貌似无意的一瞥,却是她寻求真正爱情的试探,也让渥伦斯看到了这位少妇“被压抑”的心灵的奥秘,这个细节,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魅力,曾经赢得了广大读者的赞誉。
细节描写不仅仅局限于以上列举的几点,其他诸如场面描写中的细节,景物描写中的细节,等等。我们在阅读名著时,要认真把握,仔细揣摩,体会其中生动形象之处;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的时候,要从细微之处入手,大处着眼、小中见大,做到写人则如见其人,写景则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