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5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巧用历史情境   激活历史课堂

巧用历史情境   激活历史课堂

(作者:赵秀芹)

【摘 要】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不可逆转性、复杂性等特点,学生厌倦学习历史。教师积极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心感其情地主动学习历史,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存在问题    原因     创设情境

 

新课程改革虽已进行多年,但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卷面分数,农村中学历史教学中还普遍存在教师教死书、死教书,学生学死书、背死书的现象,导致老师认为历史课难上难教,学生认为历史课乏味无趣。为了改变这种无奈的局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分析与探索。

一、农村中学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历史讲述着人类社会过去所发生的客观事实,因此,过去性成为历史知识特点之一。历史所具有的不可逆转性,使它不能再现,也不会重演,与学生的距离遥远,很多东西对学生来说太抽象了,没有直观感觉,从而使许多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痛苦乏味的学习中逐渐产生厌学情绪,这样就使得老师的教学难度增加,教学效果不佳。产生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教学理念落后

虽然新课改已经实行了许多年,但是应试教育的局面没改变,自上而下评价教师教学成效的标准还主要是看学生的成绩。为了提高卷面上的成绩,教师讲,学生听、记、背的信息单项传输模式仍未改变。 课堂上教师还处于霸道的主宰地位,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识记为主干,将一部有血有肉、有声有色、波澜壮观的历史画卷,变成干巴巴的几条筋,也是导致学生不爱学习历史的原因之一

()学生认识不到位

许多学生不了解历史课学习的目的,不懂得学习历史对提高自身基础素质的重要性,不知道学习历史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人格的不断完善。他们多数认为,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或者是成绩好不如爸爸好。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生对这门课不太重视,把历史课当作可有可无的小副科,出现偏科现象,学习中消极应付,缺乏主动性。

二、对策及措施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经常反思,认为必须进行教学改革,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和提高自身的素质。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深刻的体会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巧妙地创设历史情境,将历史“复原”、“重现”,使学生身临其境,心感其情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历史,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自身的参与、思考和体验中,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那么,如何创设历史课堂教学的情境呢?

(一)利用实物、图片、模型等创设情景加深记忆

徐特立说:“教学最好是从实地实物的观察入手。”实物、图片、模型等是历史的见证,充分利用起它们来创设形象的情景, 可以使学生从中感知远去的历史,触摸远去的历史,以获得直接体验,加深对历史的印象; 也可以把较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记忆;又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地快乐地学习。

例如在必修二专题一讲到唐朝时期的灌溉工具高转筒车时,只靠教师的三寸不烂之舌对其描述,学生还是感觉云里雾里,想象不出筒车的样子。看到学生们一双双迷茫的眼睛我突然想到了学校对面的饭店门口有个筒车的模型,引导学生课间去看,这样学生就可以直接体验古代的灌溉工具,并且印象深刻了。在教学中我们不要拘泥于学校的几种简简单单的教学资源,我们要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去发现一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资源,有时也可动手去做模型资源等。如在学习必修三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之活字印刷术前,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即每个人自己的橡皮上反刻一个常用字。讲到北宋的活字印刷术时就可以把学生们自制的模型拿出来亲身体验一下活字印刷术的神奇魅力了。这样,通过模型的制作,重现历史情境,在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对雕版印刷术的认识会更加深刻,创新能力在动手中得到培养。          

(二)运用问题创设情景拓展思维

孔子曾强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只有学思结合,只有通过学习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问题,才能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由学会转向会学在情境教学中,要重视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设置符合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设置悬念,引起质疑,激发兴趣,促其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协调活动起来,以达到“心愤愤、口悱悱”的最佳学习状态。比如,我在讲授必修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一课时,为了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我出示了一段相关的史料: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然后提出问题: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制有什么特点?学生们纷纷答道:“国王是没有实权的,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这样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化难为易,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历史课堂教学中问题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设计出优秀的情境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

(三)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名学者许纪霖说:“历史的灵魂是故事,没有故事的历史,就像一个没有躯体的灵魂,是孤魂野鬼。历史这门学科中本身蕴涵着许多生动的历史故事,给历史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此,我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利用故事创设情境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比如我在讲必修三《神权下的自我》有这样的知识点: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从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开始的。对此只是引导学生阅读书本的语言,激不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沉闷,于是我创设了下面这样一个故事情境:

一位父亲将儿子从小带至深山中隐修,以杜绝人欲横流的尘世生活的诱惑。儿子到了18岁,随父亲下山到佛罗伦萨,迎面碰上一群健康、美丽的少女。头一次见到女性的小伙子问父亲这是些什么东西,父亲要他赶快低下头去,说这是些名叫绿鹅祸水。岂料一路上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的儿子却偏偏爱上绿鹅, 恳求父亲让他带一只回去喂养。

 请为绿鹅的故事补充最后一句话:

听完故事后学生立马来了精神,争先恐后为这个故事补充最后一句话。这样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就能把一个复杂的知识,深奥的道理弄懂。

(四)利用角色模拟创设情景体验历史

在历史教学中,对于繁而杂的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模拟角色创设情境,演绎当时的历史状况,让学生亲近历史,体验历史。这一方法可以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并能渲染课堂的气氛。比如我教授选修《北宋王安石变法》一课内容时,针对变法的具体措施及影响太多,让学生直接记忆难免枯燥乏味,我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角色体验情境:回到宋朝——变法带来的生活变化,假如你是北宋时期的一个农民、士兵、财政官员、官僚地主、读书人,王安石变法会给你的生活带来什么变化?问题提出来之后,我让学生从五个角色中自主选择,可以选一个,也可以多选,结合课本表述,让他们站在所选角色的立场上,运用角色语言,谈体会,说看法。同学们跃跃欲试,积极思考,不到二十分钟,一篇篇生动活泼、富有创意的发言稿就写出来了。我们按照五个角色依次自由发言,不管是幽默风趣的角色表达,还是争相发言时风风火火,都给课堂带来了无限生机。更主要地是学生们通过角色体验了变法带来的变化,在体验中深深地记住了也理解了王安石变法的举措,轻松地快乐地掌握了历史知识。

三,创设情境应遵循的原则

1、针对性

创设情境的方法主要是服务于教学的,用于活跃课堂气氛,突破重难点知识,但是它不是万能的,过多的强调情境的创设,是违背情境教学法原意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从课程标准和教学重难点出发,“精”备课,巧创设,并不是教材上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创设情境的,也不是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创设情境的,避免过犹不及。

2、生活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让历史贴近生活,倡导我们在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所以创设历史情境时要遵循生活性的原则。创设情境,让学生把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身边的生活中探讨历史。只有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情境,才能积极调动学生们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更加便于学生理解深奥的历史道理。

3、 真实性

创设历史情境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循历史的真实性原则,不能夸大或虚构,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底线。教师运用各种资源创设历史情境时,应该注意所展示资料的真实性,比如一些实物、图片、史料等,倘若使用了背离历史真实性的资源,结果会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对采用的任何资料都要对其进行精心的选取和剪辑,要让学生对历史史实有正确的认识。

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常用的几种情景创设的方法,当然教无定法,情境创设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论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我们能恰当地运用身边的各种课程资源,灵活地设计符合学生基础的有效的历史情境,就能让课堂活起来了,原本沉闷乏味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换成了欢快、互动、和谐的课堂气氛;同时也让学生活起来了,学生的思维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寻求真理。 

 

参考文献:

1.《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的探索与思考》(上、下)李吉林 教育研究 1997年第34

2.《教师基本功全书》冯克诚 田晓娜主编 中国三峡出版社 19974月第一
作者: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