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18-87872507
黄庭坚在《赠张叔和诗》中写到:“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这句话不仅是黄庭坚的人生感悟,也是清朝名相张廷玉的处事原则。
小时候,我们用两年时间学会说话,以为语言可以证明一切。
长大后,我们却用一生学着闭嘴,明白沉默才是最大的修为。
《庄子·外篇·秋水》里说:“惊蛙不可语天,拟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冰,拘于时也;曲士不可语道,束于教也。”
井底的青蛙,不能和它谈论天空,因为受到空间的限制;夏天的虫子,不能和它谈论冰雪,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乡曲之人,不能和他谈论大道,因为受到教养的束缚。
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层次格局不同,眼界见识不同,说得再多,也是徒劳无功,反而,可能引发更激烈的争执。
上车找到座位,放下行李后,我和儿子就拿着杯子去打水了。
等我们返回来的时候,却发现我放在座位上的围巾,被隔壁座的一个女人披在肩上。女人正在摆弄着围巾,试图系个漂亮的结。
只见她撇了撇嘴,很不屑地把围巾从脖子上一把扯下来,扔在我的座位上,顺带斜着眼瞪了我一眼,说:“空调冷气开得大,借我披一下怎么了,这么小气。”
“你没有经过我的允许,就擅自用我的东西,还这么没礼貌”,我不禁怒火中烧。
“又没有给你用坏,怎么就没礼貌了”,她态度很嚣张。
我刚要开口争辩,却被儿子打断了:“妈妈,算了,别生气,不值得。”
的确,以这种状况,跟她讲道理肯定是讲不通的。简直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于是,我便不再争论,收起围巾,掏出包里的ipad,播放提前下载好的电影,和儿子戴上耳机,一起看剧。
《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有句话说:“不要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楚谁是傻瓜。”
双方认知不同,三观不同,即使争论得再激烈,也无法达成共识。
戴尔·卡耐基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在争论中获得胜利的方法,那就是避免与他人发生争论。”
道不同,不相为谋。遇到烂人,还是趁早闭嘴吧,不必多费口舌。
生而为人,生来孤独。自己的痛、自己的伤,只有自己感受得最明白,最真切。
不要奢望别人能感同身受,因为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
如同《深海里的星星》所说:“针不刺到别人身上,他们就不知道有多痛。”
再多的解释,只是一遍遍扒开自己的伤口,非但不会让自己痊愈得更快,反而可能会伤得更重。
在一期综艺节目《我是演说家》中,女孩孙一冰,深情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孙一冰因为长得又丑又胖,从小受尽同学们的孤立、排挤、嘲笑、辱骂,甚至是各种欺凌。
从小到大,她都没有一个朋友,连老师都嫌弃她:“你爸是教授,你妈是知识分子,怎么会生出来你这样又丑又惹事的女儿啊。”
为了不去学校,她想尽办法逃学,甚至为了生病发烧,而去吃洗衣粉。
为了减肥,为了变美,她从十七岁开始整容,前后共做了13次整容手术。她抽脂、切胃,拼命运动,从180斤瘦到了95斤。
讲述这些锥心过往的时候,孙一冰眼中含泪,几度哽咽,话都说不下去。
而现场嘉宾们却似乎没有感同身受,直言道:“没有必要去整容,因为漂亮也会被排挤。”
紧接着,孙一冰便诉说了自己减肥时,去见网友被嘲笑的经历。
一时间,在场的所有人哄堂大笑。却没有人注意到,台上的孙一冰,脸上有多么的尴尬和窘迫。
你痛彻心扉、含泪走过的经历,不过是别人眼中无关痛痒的谈资罢了。
无论你多么希望能获得别人的理解和认同, 都应该明白,别人根本无法真正体会自己的切肤之痛。
正如古德在《如何将人变成黄金》里说过:“把你对自己事情的关心程度和他人对此的冷淡态度做一比较,就会发现,世界上所有人都是如此”。
既然注定无法感同身受,与其花时间精力跟别人解释,不如默默做自己,冷暖自知就好。
歌德说过:“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某种不便公开的成分,假如公之于众,必将冒犯别人“。
每个人都有难言之隐,看破而不说破,便是最大的慈悲和善意。
徐峥曾经在节目中说到,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让他很骄傲。
他开始疯狂地收集帽子,买了很多顶各式各样的帽子,甚至到了不戴帽子,不肯出门的地步。
此外,他还四处求医问药,搜寻各种偏方,来治疗脱发。
一次在寝室里,徐峥正在头上涂抹生发水,同学们都来围观。徐峥很紧张,不小心打翻了瓶子,生发水流到桌子上。
话音刚落,同学们捧腹大笑,这让一旁的徐峥尴尬不已。
时过境迁,估计那几个同学早就忘记了这件事,可这句在他们眼中无足轻重的“小玩笑”,却让徐峥因为外貌而自卑了很多年。
你永远不知,你的随口之语,对他人也许就是伤人的利器。
虽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但是伤口,时间就只能让它结痂留疤,而永远不会平复如初。
所以,开口之前,请三思。对他人的难言之隐,请别拆穿,别为了图一时之快,却伤人而不自知。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看破不说破,是给他人留体面,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小时候经常说错话,问了太多不该问的话,造成了麻烦。母亲经常教训我,可还是忍不住,常常是话说出去,又非常后悔。所以给自己起了“莫言”这个名字。
金缨在《格言联璧·接物》里说过:“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于人群熙攘、喧嚣之处,还能闭口守心,谨言慎行,确是人生修行的至高境界啊。
作者:宗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