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尚美高一】教法指导 | “走动式”教学,“沉浸式”管理
好多老师把讲台当作自己的舞台,活动空间就是黑板前的那一块天地,教室里的其它地方就不是他们的“辖区”了。这样的“格局”致使课堂纪律把控不住,学生活动监管不严,课堂效率也就可想而知。老师要想上好一节课,充分的备课是前提,“走动式”教学是关键。
怎么“走动”呢?简单说三点。
讲授时要走动。老师讲授知识要点时可以离开讲台,边走边讲,出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这样就可以近距离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发现不专心的学生就及时提醒。有的老师担心离开讲台翻阅课件不方便,这只需翻页笔即可;还有的老师怕走动时忘了讲课内容,这就需要提前熟悉知识要点;还有的老师担心影响板书,我认为只要提前设计好就行,讲到需要板书的环节,你恰到好处地转到了黑板前。
辅导时要走动。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共性的,好多学生需要单独辅导,单独辅导你必须来到学生身边进行讲解,否则就会影响其他同学。有的学校辅导课为了避免老师讲题干扰学生,而是在教室外边给老师准备了一张课桌,学生若有问题就到外面请教老师,变成了学生的“走动式”。
学生练习时走动。当然老师频繁地来回走动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但学生一开始练习老师就“无所事事”的样子绝对不可取。老师走动可以监督同学专心做作业,防止个别同学偷懒耍滑;老师走动还会发现学生练习时的一些共性问题,以便收集起来讲解,否则,老师学情掌握不明,就不能精准施策,讲解时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
再来说说管理。管理是细活,需要深入参与和感情投入。“沉浸式”管理不仅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同频共振,而且因为“沉浸”,管理者看到了真实的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让管理的精准程度有了保障。
关于“沉浸式”管理,我说三条。
沉入到班级。班主任不要做浮萍,一天到晚飘在水上,而要深入到班级中去,参与班集体日常活动。学生未到我先到,学生已走我未走。班级的卫生,班级的纪律,班级的同学关系全在掌握,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在眼中。深入到早晚自习,深入到学生课外活动,深入到大课间,学生的“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班级管理中做到了知彼知己,才不会乱发力,不会把拳头打在空气里。
浸润到心里。了解一个人,必须走进这个人的内心。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了解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理想目标,学习成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交往圈子,甚至吃喝口味。要想掌握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要经常和学生谈心,或者侧面打听同学。老师还要多和家长多联系,了解学生表现。
深入到家庭。家校共育是教育之道,没有家庭的支持配合,学校教育是乏力的。我们可以保持和家长的联系,电话沟通,微信交流,定期家访,都能够换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了家庭学校的共育,形成管理的合力,班主任工作会如虎添翼。即使管理工作中有什么言差语错的,也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宽容。
教学和管理是教育的一体双面,紧密相连却又有所区别。所以,我们根据事情的性质不同,提倡教学要“走动式”,因为,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都要落实于课堂,课堂需要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唯有“走动”才能达成;管理需要“沉浸”,“沉浸”是事必躬亲,相依相伴;“沉浸”是知微见著,明察秋毫;“沉浸”是春风化雨,点点入谷。
---摘自网络,作者:王兴明
怎么“走动”呢?简单说三点。
讲授时要走动。老师讲授知识要点时可以离开讲台,边走边讲,出现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这样就可以近距离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发现不专心的学生就及时提醒。有的老师担心离开讲台翻阅课件不方便,这只需翻页笔即可;还有的老师怕走动时忘了讲课内容,这就需要提前熟悉知识要点;还有的老师担心影响板书,我认为只要提前设计好就行,讲到需要板书的环节,你恰到好处地转到了黑板前。
辅导时要走动。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共性的,好多学生需要单独辅导,单独辅导你必须来到学生身边进行讲解,否则就会影响其他同学。有的学校辅导课为了避免老师讲题干扰学生,而是在教室外边给老师准备了一张课桌,学生若有问题就到外面请教老师,变成了学生的“走动式”。
学生练习时走动。当然老师频繁地来回走动会影响学生的思考,但学生一开始练习老师就“无所事事”的样子绝对不可取。老师走动可以监督同学专心做作业,防止个别同学偷懒耍滑;老师走动还会发现学生练习时的一些共性问题,以便收集起来讲解,否则,老师学情掌握不明,就不能精准施策,讲解时会浪费学生大量的时间。
再来说说管理。管理是细活,需要深入参与和感情投入。“沉浸式”管理不仅让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同频共振,而且因为“沉浸”,管理者看到了真实的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让管理的精准程度有了保障。
关于“沉浸式”管理,我说三条。
沉入到班级。班主任不要做浮萍,一天到晚飘在水上,而要深入到班级中去,参与班集体日常活动。学生未到我先到,学生已走我未走。班级的卫生,班级的纪律,班级的同学关系全在掌握,学生的吃喝拉撒睡都在眼中。深入到早晚自习,深入到学生课外活动,深入到大课间,学生的“风吹草动”都了如指掌。班级管理中做到了知彼知己,才不会乱发力,不会把拳头打在空气里。
浸润到心里。了解一个人,必须走进这个人的内心。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你要了解到学生的方方面面,他们的理想目标,学习成绩,思想品质,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交往圈子,甚至吃喝口味。要想掌握这些情况,教师就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要经常和学生谈心,或者侧面打听同学。老师还要多和家长多联系,了解学生表现。
深入到家庭。家校共育是教育之道,没有家庭的支持配合,学校教育是乏力的。我们可以保持和家长的联系,电话沟通,微信交流,定期家访,都能够换取家长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有了家庭学校的共育,形成管理的合力,班主任工作会如虎添翼。即使管理工作中有什么言差语错的,也会得到家长的理解和宽容。
教学和管理是教育的一体双面,紧密相连却又有所区别。所以,我们根据事情的性质不同,提倡教学要“走动式”,因为,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都要落实于课堂,课堂需要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唯有“走动”才能达成;管理需要“沉浸”,“沉浸”是事必躬亲,相依相伴;“沉浸”是知微见著,明察秋毫;“沉浸”是春风化雨,点点入谷。
---摘自网络,作者:王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