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观“同课异构”常态课有感
按照学校的安排,化学组由两位年轻的教坛新秀上了“同课异构常态课”,教学内容为周日测试的习题讲评,知识内容为有机化学,重点为烃的衍生物。
本套习题的知识背景为有机化学的学习已经接近尾声,所有重要的官能团以及之间的相互转换都已学完,正是学生需要系统总结、全面整理的契机,将所学知识进行升华,实现有机物之间有点到线、到面、到体的知识网络构建。两位老师都运用了分类讲评的模式,教学环节的设计也是大同小异,分为试题评价、习题讲评、目标检测三个主要环节。两位美女教师教态自然大方,语言幽默、诙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展示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分析两位老师的教学,又各具特色。
张丽的课属于分类讲评中的演绎法。将习题讲评分为三个版块:(1)结构与性质(2)同分异构体(3)有机信息题,这三部分看似是并列关系,实际从知识的逻辑与难易程度上来讲更是一种层进关系,充分体现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应结构这一化学特色。知识结构的呈现为知识---习题---知识,前呼后应,首先是官能团性质的横向、纵向对比,然后是在习题中的应用,最后是画龙点睛的总结与提升。有机路线推断涵盖了中学有机化学的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板书重点突出,有明确的知识网络,能为学生有机化学的学习和复习提供一个模版。多媒体为学生呈现了做题的必备小绝招,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作为板书有利的补充。整节课教师充满激情,并适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在教师与学生你问我答的谈话模式中顺利进行,最后的目标检测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颜霞的课则属于分类讲评中的归纳法。本节课的教学特色之一在于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在教师的引导下,将习题分类,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再现做题时的错误思路,发现错误的根源,并通过合作、互助的模式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特色之二在于本节课的站位较高,在教学目标检测时实行的是分数评价(目标评价),在解决一类习题之后进行知识的归纳整理,然后是知识的进一步应用,技巧较多,规律性的知识较多,有利于知识的总结与提升,相关链接为09年的高考题,让学生直面高考,感受高考的真谛,知识向更高、更广角度拓展。特色之三在于本节课的开始在进行试题总体评价的时候就有目标激励和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特色之四在于将目标检测做成学案,为学生的掌握、保存着想。
当然,两位老师的课也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遗憾之处。如春雪的课如果能增加一个学生的互助合作环节,将开始的官能团横向、纵向对比设计成学生的讨论环节,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互助合作意识,还可以节约时间,更好的完成目标检测。华久的课没能按照最初的预设进行下去,第二部分浪费时间较长,此时完全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体现课堂的一种生成性,可能也是课堂的精彩之处。两位老师还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不太相信学生,或者说是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之后千方百计的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同化学生与自己一致,而对与自己思维不一致的观点、想法不予理睬和评价。其实当学生出现不同的思维时,教师应该抓住契机,让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从而激发出创造的火花,也是课堂的思维高潮。从教学的实效性来讲,应对学生的规范意识,如回答问题的规范、得分意识、得分能力的规范以及卷面的规范加以指导与引导。
作为一个旁观者,就教师的讲解效度来说,教师的讲是必要的,学生的回答问题、讲解永远不能代替教师,学生的讲解无论从知识的深度、广度还是站位的高度,和教师是无法比拟的,因此教师永远都是课堂的主导,这是不能改变的。课堂教学不能刻意追求“自主、合作、探究”,不要一味的追求形式,“求真、务实”永远都是我们的本色。
毕竟,瑕不掩瑜。两位老师的课真的很精彩。其实,习题讲评是否分类并不重要,是否有一种模式可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效,高效。
公开课常态化,上出精彩,上出水平,我们的目标,我们不懈的追求。
高三年级组 201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