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标题
试谈分组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新课程下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而分组教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手段,前一阶段笔者代表学科上了新课改历史学科教学观摩课,课题是《太平天国运动》,就如何分组、教师要做哪些准备、学生要做哪些准备、如何重视生成性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又会出现什么问题进行了一些探索。现结合实际情况,就“如何分组”,在此探讨一下心得。
如何分组,这是分组教学实施的核心环节,现主要从三个方面说明:
1、对学生分组。由于是在外校上课,我只是提前作了如下布置:1.提前下发学案,学生可依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教材进行预习。2.由对学生熟悉的班长把全班分为3个小组,分组时注意“小组平衡,优势互补”原则。3.由班长根据学生情况,每小组各选出两名组长,研究比赛规则,负责调控小组成员,争取在分组比赛中争先进。
2、对学习内容分组:依据本节具体教学内容,我把学生分为“历史背景组”、“过程组①”“过程组②”三个小组,每小组的题目又分为必答题目和抢答题目,而关于“历史评价”环节的学习内容,由所有学生合作完成。
3、比赛规则的制定。为分组的有效性,此环节需要教师仔细斟酌,预见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现把规则颁布如下:
(1)学生预习基础上,3分钟全面阅读教材,4分钟自主解决小组问题并进行讨论,交流成果(老师会提醒时间)。各小组成员首先解决自己本组所负责的题目,和小组成员讨论后,建议大家在纸上形成答案提纲,以方便成果展示。如有余力,解答其它问题。
(2)问题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可由全组多人合作完成,如本组答不出,而由其他组代替解答,将给本组减☆,给相应的组加双倍☆。每组所有必答题全部完成才可获☆。
(3)抢答题每一小问即可获☆。抢答时,由最先举手的同学回答,若多人同时举手,则由老师点名回答;
(4)展示成果时注意:要点明确,语言简洁(尽量少用或不用教材原话),条理清楚,历史语言,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和记;
(5)同学还可针对其他组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有思考价值的好的问题亦可获☆。
(6)回答若不准确、不全面则不得☆,由其他同学补充,若补充的好则得☆;
(7)为给同学更多的参与机会,每人最多回答两次。积☆最多者为获胜方。
在此,我把规则设置的依据说明一下:1.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认识其应为课堂的主人。2.小组讨论体现了合作意识,但也易形成假想热闹的课堂,而采用比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由此学生会尽力思考并展示。3.学生在分组情况下,可能会只分析自己所负责的那部分题目,这与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初衷有失偏颇,所以鼓励同学们对其他部分知识质疑提出问题。无形中使得知识得到了延伸。4.及时的奖励。规则制定了,教师在具体过程中就要及时依据答题情况给出评价并奖励,暂时落后的小组教师也要关注鼓励,由此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5.为尽力给每个同学机会,每个同学回答问题的次数给予限制。6.鼓励学生用历史语言答题,增强规范性意识。
虽然进行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
1.自主学习环节基本落实,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但也有个别学生不是凭借自己解决,而是走捷径依托参考资料解决,自主学习意识还需在教师进一步指导下增强。
2.小组合作,合作的精髓体现不到位,有些局限于形式上,个人答个人的,未形成小组合力。
3.组内成员较多,全员是否参与合作不好界定,还需要在平时增强学生的团结和合作意识。
实施分组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在课堂上互帮互学的客观条件,提供了多于以往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小组中学习没有心理负担,不会感到紧张和无所适从,而是显得很积极,这种“开放型”、“交往型”的学习方式,绝不是只追求形式,花样翻新,而是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有机会发言,人人有机会参与竞赛,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也就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探索分组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但相信我们会在课改的春风中继续前行,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
高三年级组 2014年9月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