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518-87872507
距离2024年高考还有:
00 00 00 00

文章标题

关于启动连云港市第二期教育家型 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通知

关于启动连云港市第二期教育家型
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建设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教育局,开发区、徐圩新区、景区社会事业局,局直属单位:
根据连云港市高层次教育人才培养规划,鉴于连云港市第一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建设工作已经完成。经研究,决定启动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建设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基本架构
总结第一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建设的突出问题,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训对象共同体坚持以“质量第一”为原则,以精简规模、强化管理、平台支持、成果培育等为建设重点。全市拟建设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15个左右。
1.共同体组成:每个共同体设主持人1名。主持人可以聘请教学导师和教研导师各1名,每个共同体成员15名左右。
2.主持人或核心成员须有可用于团队开展实践研究的具体研究项目,有一定研究基础且预期成果有较大应用推广价值。团队研究始终以项目为聚焦,课程建构及阶段性研修任务安排始终体现项目化特点。
3.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的管理:市教师发展学院委托教科所负责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的管理,具体负责共同体建设活动的过程管理、指导工作和考核评价。市教师发展学院主要负责为共同体的运行提供基本的经费支持,下发活动通知、安排成员外出学习、展示活动及自我发展需求搭建平台、提供支持。所有共同体在“三百”项目等市级培训项目中具有优先承办资格。
二、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申报与遴选
1.主持人原则上从曾担任过第一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主持人或核心成员的人员中产生。除专家资源不足的个别学科外,主持人原则上须具备以下条件:市教研员、研训员或具有特级教师(苏教名家)或具有正高级教师职称或曾被评为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市“521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除专业研训人员外,其他人员必须担任与申报学科相一致的学科教学工作。主持人原则上不再兼任其他市级研修项目主持人。
2.共同体成员原则上必须50岁以下,具有教学名师、教研名师及以上专业荣誉或者具有省基本功、省课二等奖以上教师,或曾在基础教育领域主持过市级以上教学改革项目或获得过市级以上教育科研或教学成果奖。成员由主持人自行按照要求从第一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成员中择优遴选产生,个别优秀的可以重新吸收补充。
3.共同体成员及导师由主持人聘任或者遴选,具体条件可参照略低于主持人相关资格要求。导师选聘最终须经市教师发展学院审核同意。
4.有意申报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建设工作主持人的,请填写申报表(见附件1)和申报活页 ,申报表一式一份,活页一式四份且不得出现主持人个人、单位等信息,于2月18日前报送市教师发展学院,电子稿发送125840347@qq.com。
5.市教师发展学院牵头组织专家对各共同体建设方案进行匿名评审,凡通过专家评审的第二期共同体建设名单将正式发文公布,并为主持人、导师颁发聘书。
三、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建设要求
(一)建设目标
遵循勇于探索创新、善于实践反思的精神和真做学问、做真学问的学术价值取向,通过深度学习、导师指导、课堂展示研讨等方式,突出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有效解决,通过项目驱动与成果培育,进一步激发全市高层次教育人才的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活力,提升高层次教育人才的教育教学水平与引领力,为我市基础教育“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现奠定基础。
力争通过3年时间,培育出一批具有实践性、学术性、美誉高的高层次教育人才团队;培育出多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应用价值的高质量的教学成果与教育科研成果,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高质量教育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与实践支撑。
(二)建设内容与方法
1.建设内容
以实践研究为聚焦,借助课题研究等项目驱动,明确角色分配,组织团队成员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立足课堂教学,着眼于质量提升与成果培育,结合“双减”政策背景下基础教育改革热点难点问题,诸如学科育人、立德树人、质量提升、课程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等进行有计划的常态实践研究与理论建构。为保证共同体研修质量,凡无驱动项目的一律不予立项。
2.建设方式
(1)项目系统学习。通过文献研读,共同体主持人对研究项目进行全面解读与系统研究设计,精准定位各培育项目的实践目标与理论目标。突出研究要素与关键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注重长期性、系统性研究。
(2)专家资源引领。鼓励共同体自行组建高水平专家团队,定期组织专家团队发挥各学科领域专家资源优势,分阶段对研究项目与共同体予以专项指导与跟踪调研,对研究项目进行长期的全程参与式指导。
(3)课堂教学实践。各共同体立足课堂教学,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每年举行研究主题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不少于10次,共同体成员每人每学期至少执教1节基于研修主题的市级以上公开课教学与研讨。通过课堂观察、案例分析、同伴互助等方式,提炼研究项目的实践策略与研究路向,最终指向学科育人与质量提升。为配合共同体教学实践,市教师发展学院在年度市级活动安排上主动为各共同体搭建展示平台。
(4)项目论证推进。共同体基于事实依据,围绕研修主题项目的重大问题,每半年要进行1次阶段性的汇报。并通过要素论证与成果凝练,提出研修项目问题的针对性的解决措施,调整并完善具体的项目提升方案。
(5)成果推介应用。共同体每学年举行1次培育项目成果推介与交流,如项目展示、成果宣讲、专题研讨、主题培训、专题宣传、专家提炼拓展以及建立应用联盟学校等。市教师发展学院结合基层学校要求,每年至少协调共同体组织1次送教到校活动。推动和实现研究成果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对接,最大限度提高其育人价值。
(6)研修主题成果申报。各共同体经过3年甚至6年的用心准备,在课堂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思考,精心打磨教学成果奖、教科研成果奖等相关文本材料。从成果名称、框架体系、创新点提炼等方面进行优化表达与成果凝练,对区域教育教学起到指导、改进作用。
3.建设过程与时间节点
结合我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工作实际,本期周期为三年,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2022年2月—2022年12月)。每个共同体分别围绕各自研修主题内涵拟定相关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实施计划,开展基于质量提升与成果培育项目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行动,每个共同体举办基于课堂教学的主题研修活动10次以上,每次课堂教学展示3节以上,每个共同体成员至少上1节研修主题展示课。市级举办实施计划和启动工作的学术交流与评析活动1-2次。
(2)第二阶段(2023年1月—2023年12月)。开展基于研修项目的质量提升以及推进成果培育项目的研修活动。持续开展靶向研讨,每个共同体举办基于课堂教学的主题研修活动10次以上,每次课堂教学展示3节以上,每个共同体成员至少上1节研修主题展示课。确保共同体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行动有序、规范、优质。市级举办研修成果学术交流与转化活动1-2次。
(3)第三阶段(2024年1月—2024年12月)。各共同体举办基于课堂教学的主题研修活动10次以上,每次课堂教学展示3节以上,每个共同体成员至少上1节研修主题展示课。开展成果培育项目的理论提炼与实践总结系列活动,市级举办研修成果学术交流与转化活动或者总结提升活动1-2次。通过集体研究、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团队力量,确保每个共同体和个人的研究有成果、实践有成效。
四、组织与保障
1.培训经费使用。共同体成员培训经费由市教师发展学院按照不低于2万/年的标准逐年拨付。共同体研修成果学术交流、转化活动等经费由市教师发展学院另行提供。成员参与培训期间的交通费、住宿费由成员所在单位承担。
2.培训项目考核评估。实行中期检查和工作报告制度。市教科所通过中期检查、成果推广、项目汇报等形式加强对培育工作的过程管理。培育实行年终考核淘汰制度,对于成效突出的团队予以一定奖励;对未按期推进、培育成效不显著的共同体,降低培育经费或取消其培育资格。
3.培训项目支持。各共同体建设期间开展的各类活动,由市教师发展学院综合考虑活动覆盖范围及影响等因素,协调县区及相关单位从政策、经费、证书发放等多方面予以充分支持。
联系人:尹霞,联系电话:85822139。
附件:《连云港市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申报书》
                                   
 
 
 
 
连云港市教师发展学院
2022年2月11日

 
 
 
 
 
 
 
 
 
 
 
连云港市第二期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
 
申 报 书
 
 
 
 
共同体名称                                      
研修主题                                          
主 持 人                                        
填表日期                                        
                                             
 
文本框: 连云港市教师发展学院
 
 
 
 
 
 
 
 
 
填表注意事项
 
 
1.共同体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学科性质、学段和层级, “连云港市初中语文教育家型教师培养对象共同体”,名称中不得出现主持人姓名。
2.主持人指主持共同体研修工作的专家。不能承担实质性研修工作的,不得成为主持人。
3.担任导师指主持人本人担任名师工作室导师、专(兼)职博士生导师或硕士生导师等情况。
4.周课时数填写与担任、申报学科相一致的学科教学周授课时数。
5.联系电话须填写共同体主持人的电话号码。最高专业荣誉填写骨干层级或具体称号。
6.导师组成员须是参加本共同体指导工作的指导教师,不含主持人。
7.科研成果每人限填两项。
8.本申报书的内容设计周期为三年。研修计划只填写2022年活动计划。
9.本表可自行加页。活页中的编号无需填写。
 
 
一、主要信息
 
共同体名称  
研修主题  
主持人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最高专业荣誉   担任团队主持人或导师情况  
 
近三年周课时数      
联系电话  
工作单位及职务  
单位通讯地址  
 
导师组成员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工作单位 标志性表彰或教研获奖
         
         
 
                                 
 
二、主持人过去五年间主持的代表性立项课题或教科研成果获奖
主持人 课题或获奖成果名称 课题类别 批准时间 批准单位 完成情况
           
           
           
           
三、主持人过去五年间发表的代表性论文(或专著)
序号 作者 论文(论著)题目 期刊(出版社)名称 发表(出版)日期
         
         
         
         
四、主持人近两年的公开课或讲座情况
序号 公开课或讲座题目 时间 组织单位
       
       
       
       
       
       

五、共同体学员情况
姓名 出生年月 职称 荣誉层级或专业获奖 所在单位 身份证号码
           
           
           
           
           
           
           
           
           
           
           
           
           
           
           
六、共同体研修方案
研修主题:依据对本地区本学科实际,确定研修主题。
研修内容:围绕研修主题,确定研修目标、重点难点、研修内容、研修方法、总体框架等。
研修思路:本主题研修的基本思路、具体研修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研修特色:在研修内容、研修形式、研修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的呈现形式及社会效益等。
(一)研修主题及依据
 
 
 
 
(二)研修内容
围绕研修主题,确定研修总体框架和分阶段性研修内容
 
 
 
 
(三)研修方法
1.基本思路
 
 
 
 
 
 
 
 
 
2.研修方法
 
 
 
 
 
 
 
3.可行性分析
 
 
 
 
 
 
 
 
 
(四)预期成果
 
 
 
 
(五)2022年度研修计划
 
 
 
 
所在单位推荐意见: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专家组评审意见:
 
 
              
 
                           专家组组组长(签字)
                           年  月  日
教师发展学院审核意见: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编 号  
 
 
七、共同体研修方案活页(不得出现单位及相关人员姓名)
主持人基本情况
项目 项目或课题名称 时间 组织单位 备注
 
近三年执教公开课情况
       
       
       
 
近三年讲座情况
       
       
       
 
近三年课题研究情况
       
       
       
 
近三年论文发表情况
       
       
       
 
业务竞赛获奖情况
       
       
       
教学教研成果获奖        
       
研修主题:依据对本地区本学科实际,确定研修主题。
研修内容:围绕研修主题,确定研修目标、重点难点、研修内容、研修方法、总体框架等。
研修思路:本主题研修的基本思路、具体研修方法、研究计划及其可行性等。
研修特色:在研修内容、研修形式、研修方法等方面的特色和创新。
预期成果:预期成果的呈现形式及社会效益等。
(一)研修主题及依据
 
 
 
 
(二)研修内容
围绕研修主题,确定研修总体框架和分阶段性研修内容
 
 
 
 
 
(三)研修方法
1.基本思路
 
 
 
 
 
 
2.研修方法
 
 
 
 
 
3.可行性分析
 
 
 
 
 
 
 
 
 
(四)预期成果
 
 
 
 
 
 
 
(五)2022年度研修计划
 
 
 
 
 
 
 
 
 
 
 
/uploadfile/2022/0215/20220215085417505.docx
作者:时召进